1、换热效率高 板片的波纹使流体在较小的流速下形成剧烈湍流,当雷诺数Re大约为200时.即能产生湍流。因此,换热效率高,其传热系数是管壳式换热器的3~5倍。
2、通用性强板式换热器适应工况能力强。对于已设计好或已使用过的板式换热器,只需要增加或减少板片的数量或改变板片的组合形式,即可适应生产负荷的变动和新的工况要求。
3、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0:重量轻,仅为管壳式的1/5左右。
4、投资费用低较高的传热效率意味着只需较少的换热面积。尤其在有腐蚀的工况中,设备需用耐腐蚀材料时(如工业纯钛),板式换热器的投资远远低于其它换热器。
5、热回收率高管壳式换热器末端温差大约5℃,热回收率只有50%左右;而板式换热器末端温差可以低于1℃,热回收率达到90%。
6、降低耗水量由于板式换热器具有很高的热效率,故大大降低了冷却水的流量,减少管路及阀门的投资,降低运行费用。
选型设计原则及方法:
1、板式换热器选型设计原则:
为某一工艺过程选型设计板式换热器时,要考虑其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介质特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1)单板面积的选择
单板面积过小,则板片数目多,占地面积大,阻力降减小;反之,单板面积过大,则板片数目少,占地面积小,阻力降增大,但是难以保证适当的板间流速。因此一般单板面积可按角孔流速为6m/s左右考虑。
(2)板间流速的选取
流体在板间的流速,影响换热性能和压力降。流速高,传热系数高,阻力降也增大:反之,则相反。一般取板间流速为0.2-0.8m/s,且尽量使两种流体板问速度一致。流速小于0.2m/s时,流体达不到湍流状态,且会形成较大的死角区;流速过高会导致阻力降剧增,气体板间流速一般不大于10m/s。
(3)流程的确定
两侧流体的流量大致相当时,应尽量按等程布置:当两侧流体的流量相差较大时,则流量小的一侧按多流程布置或采用不等截面通道的板式换热器。另外,当某一介质的温升或温降幅度较大时,也可采用多流程。有相变发生的一侧一般均为单流程,且接口方式为上进下出。在多流程换热器中,一般对同一流体在各流程中应采用相同的流道数。换热器压降修正系数,单流程时取1.2~1.4,2~3流程取1.8~2.0,4~5流程取2.6~2.8。
(4)流向的选取
单相换热时,逆流具有最大的平均温差,一般在板式换热器的设计中要尽可能把流体布置为逆流。两侧流体为等流程时,为逆流;当两侧流体为不等流程时,顺流与逆流交替出现,平均温差要小于纯逆流时。
2、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方法:
(1)换热器选型计算公式:Q=K·F·△tm、式中:Q-热流量(W)、△tm对数平均温差(℃)、F-传热面积(m2)
板式换热器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污垢、水流不均等情况影响。需在上式中引入修正系数β(一般取0.7~0.9).因此,实际使用时,上式为:Q=β·K·F·△tm
(2)估算法:可按下面估计
当板间流速为0.3-0.5m/s时
水(汽)-水 K:3000-7000:
水(汽)-油 K=400-1000:
油-油 K=17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