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提取物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较佳。栽培三年后开始收获。挖出根茎,除去茎苗及须根,保留黄绒毛和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晒干者,为毛知母;鲜时剥去栓皮晒干者为光知母。
【原形态】
知母,又名:荨,莐藩(《尔雅》),大芦水、兔子油草、蒜瓣子草,羊胡子草、马马草。
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状茎横生于地面,其上有许多黄褐色纤维,下生多数粗而长的须根。叶基生,丛出;线形,长15~70厘米,宽3~6毫米,质稍硬,基部扩大成鞘状。花茎直立,高50~100厘米,上生鳞片状小苞叶,穗状花序稀疏而狭长,花常2~3朵簇生,无花梗或有很短的花梗,长约3毫米,花梗顶端具关节;花绿色或紫堇色;花被片6,宿存,排成2轮,长圆形,长7~8毫米,有3条淡紫色纵脉;雄蕊3,比花被片为短,贴生于内轮花被片的中部,花丝很短,具丁字药;子房近圆形,3室,花柱长2毫米。蒴果长卵形,长10~15毫米,成熟时沿腹缝上方开裂,每室含种子1~2粒。种子三棱形,两端尖,黑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丘陵地及固定的砂丘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
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
知母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
知母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知母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
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
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
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http://www.3566t.com/sell/201205/1340640.html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
知母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
知母的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知母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知母对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如许兰氏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毛癣菌、足跖毛癣菌、趾间毛癣菌和犬小芽胞菌等在沙伯弱氏培养基上表现较强的抗菌作用。从知母中提得的一种水溶性皂甙,对结核杆菌,尤其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一种黄酮结晶,亦有抑制结核杆菌作用。
2、抑制Na(+),K(+)-ATP酶活性:
3、对交感-肾上腺功能的影响:
4、降血糖作用:
5、解热作用:对知母是否具有解热作用的报导不一
6、抗肿瘤作用:知母皂甙对人肝癌移植裸大鼠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使生存期延长,但统计无显著差异。另对治疗皮肤鳞癌、宫颈癌等有较好疗效且无副作用。
7、其它作用:知母果甙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知母中的烟酸有维持皮肤与神经健康及促进消化道功能的作用。知母提取物对逆转录酶和各种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知母提取物
提取来源: 植物 知母根茎
提取物: 棕黄色粉末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包装 :25公斤/桶
最小包装:1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