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检测方法
理化性质
化学名:3',4',5,7-四羟黄酮
别名:黄色黄素、黄示灵
CasNo:491-70-3
化学式:C15H10O6
分子量:286.23
物理性状:黄色针状结晶,熔点328-330℃。微溶于水,具弱酸性,可溶于碱性溶液中,正常条件下稳定。
天然来源
木犀草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因最初是从木犀草科(Resedaceae)木犀草属草本植物木犀草(ResedaodorataL.)的叶、茎、枝中分离出而得名,可从多种天然药材、蔬菜果实中分离得到。目前发现主要存在于金银花、菊花、荆芥、白毛夏枯草、洋蓟、紫苏属、黄芩属等天然药材中,以及芽甘蓝、洋白菜、菜花、甜菜、椰菜、胡萝卜、芹菜、甜椒、辣椒、落花生等蔬菜果实中,其它如橄榄油和红酒等植物产品以及野凤仙花、百里香草、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等也含有木犀草素。
药理活性
1、抗炎
目前认为木犀草素的抗炎活性与抑制一氧化氮(NO)和其他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产生,抑制蛋白质络氨酸的磷酸化以及核转录因子KB(NF-KB)介导的基因表达有关。
2、抗肿瘤
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较多并且也较为复杂,研究表明:木犀草素可以选择性抑制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细胞的脂肪酸合成酶活性,与其抗肿瘤细胞增长和调亡作用相关;木犀草素可以显著降低二甲肼所致的结肠癌的发生率以及肿瘤的大小,与其可调节脂质过氧化、抗氧化、抗增殖作用有关;木犀草素可体外剂量依赖地抑制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侵袭运动能力,与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分泌及下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的表达有关。
3、抗过敏
木犀草素可以抑制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人肥大细胞产生的变态反应递质,包括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D2,以及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释放,其作用可能与抑制Ca2+内流和蛋白激酶C(PKC)易位活化有关。
4、抗炎症性脱髓鞘疾病
5、抗纤维化
木犀草素可以降低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I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体外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并可改善博来霉素所致的肺纤维化组织病理学改变,降低肺重量指数,明显降低MDA、HYP的升高,并抑制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体外可以抑制人胚肺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6、抗生育与激素作用
7、对血管的作用
木犀草素体内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兔角膜血管的生成;可以抑制鼠异种移植肿瘤模型的肿瘤生长和血管形成;体外可以抑制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存活和增殖。可以显著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可以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可以浓度依赖地降低苯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的张力,拮抗高钾引起的血管收缩,具有动脉舒张作用,且其舒血管作用为非内皮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直接抑制电压依从性钙通道、受体操纵性钙通道、细胞内钙释放,以及激活钾通道有关,而与α、β受体无关。
8、其他
木犀草素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如金葡球菌、大肠杆菌、单纯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B3病毒等。能抑制艾滋病病毒HIV-1整合酶的活性,具有潜在的抗HIV的作用。木犀草素可以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的s2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木犀草素还具有抗杜氏利氏曼原虫的作用,通过抑制杜氏利氏曼原虫拓扑异构酶Ⅰ和拓扑异构酶Ⅱ的作用而抑制其生长。此外,木犀草素还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