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一早,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干部李军戴上印有“飞行检查”字样的深蓝色工作证,快步走进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四会议室。
从摆放着“医疗-骨科组”标识的长桌上拿起一本病历,李军环顾四周,一百余平方米的会议室里,类似的长桌还有六、七张,数十名国家医保飞行检查组工作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键盘声、脚步声、讨论声此起彼伏。
正式入驻被检定点医疗机构首日,飞行检查组的任务,是对该院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倒查两年半”。对于第8次参加国家医保基金飞行检查的李军而言,相关检查要点已了然于胸——看费用清单、看病案首页、看手术记录、看耗材标签,在对比中查找漏洞、发现疑点。
“6个钉,1个融合器,2个连接棒……”在院内医生的协助下,李军打开患者的X光片,仔细核查手术耗材的数量、规格。长桌另一头,两名骨科组组员正围绕一份病历展开讨论。“手术记录里有相关描述,为什么最后没有予以收费?”一名组员指着记录说。“还有,病案首页的诊断中包括凝血功能异常,诊疗记录里却没有体现相应的治疗。”另一名组员说,“这可能影响DRG(医保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点数,进而提升医保付费,但现有的材料还不能支撑得出结论,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
二人正讨论时,集采组的一名组员捧起一摞资料,小跑着来到财务组的长桌前:“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需要财务同志的支援!”
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这是飞行检查组高效开展工作的诀窍。在前一天下午的飞检进点会上,飞行检查组副组长宋成玲介绍了此次的工作安排——设置综合政策保障组、医疗组(下设综合组、骨科组、心内组)、集采组、信息组、财务组等若干小组,并一对一确定院方联络人,聚焦不同重点开展检查。
“请帮忙提取同时收取超声高频外科集成系统使用费与复杂手术特殊刀使用费的数据。”提示音响起,数据组组员收到了一条来自心内组的需求。在系统里熟练地输入代码后,这名组员看到,类似的情况共有100多例,他将相关数据提取出来,制作成表格发送给心内组,为进一步分析提供参考。
“你是否参与了跟台手术?”“手术完成后如何确定术中实际使用的耗材?”结合检查中发现的疑点,各小组将不同专业领域的医生、护士请进会议室,有针对性地进行询问,以便开展后续研判。
夜幕降临,飞行检查组的成员们走进食堂。晚饭后,还有一场集中研讨会在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