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药物,即抗体偶联药物,指的是由抗体、毒素和连接子组成的创新药物,可以精准将毒素递送至肿瘤细胞,从而发挥杀伤作用。近年来,ADC药物已经成为一大热门的研究方向,众多国内外药企都在竞速研发。
如在国内,包括荣昌生物、乐普生物、科伦药业等企业各自旗下ADC产品的研发就都已有新进展。其中,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商品名:爱地希)是国内头个通过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ADC新药。
据业内统计,加上近期获批的云顶新耀的戈沙妥珠单抗(Trop2 ADC),目前国内已有5款ADC获批上市,靶点包括CD30、HER2、CD22、Trop-2。另根据西南证券的研报,国内共有170余个ADC在研,其中进入临床阶段的近60个。不难看出,整个ADC药物市场竞争正越来越激烈,并且已不可避免的卷了起来。
据了解,目前国内跻身ADC药物的企业就已经十分之多,包括荣成生物、新码生物、恒瑞医药、豪森药业、齐鲁制药、君实生物、东曜药业、上海医药、复旦张江、嘉和生物、礼新医药、康明百奥、天士力生物、复宏汉霖、海正药业、映恩生物、科伦药业、百济神州等。而除了竞争者多外,部分靶点还已经非常“拥挤”,比如HER2,包括东曜药业、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石药集团、乐普生物都有在积极布局。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国内企业累计申报64款ADC新药临床试验,目前在研项目多集中在HER2、Trop-2等靶点上。
那在这种情况下,药企又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呢?对此,业内提出药企可以通过合作来加速产品的开发及商业化。据悉,今年就已有大批药企宣布联手。如7月26日,科伦博泰 (科伦药业的控股子公司)宣布与默沙东达成合作及独家许可协议,开发一款用于治疗实体瘤的抗体偶联物(ADC)药物。
根据协议内容,科伦博泰将有偿独家许可默沙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研发、生产与商业化该款ADC药物。双方还将对该款ADC药物的早期临床开发进行合作。默沙东将根据协议内容和商业化开发阶段向科伦博泰支付3500万美金首付款、不超过9.01亿美金的各类里程碑付款及相应净销售额提成。
今年3月,赛诺菲宣布与Seagen展开一项独家合作,旨在共同资助和开发三种抗癌ADC(抗体药物偶联物) 。随后6月28日,安斯泰来也与Sutro Biopharma共同宣布,双方达成一项全球战略合作和许可协议,共同开发新型免疫刺激抗体药物偶联物 (iADC)。根据协议条款,Sutro 将收到 9000 万美元的现金预付款,用于开发三个iADC,并有资格为每个候选化合物获得高达4.225亿美元的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以及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另外,业内认为,还可以通过差异化打法破局,并巩固自身优势。比如说联合用药,就为药企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理论上,ADC能够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化疗、抗血管生成剂等多种疗法联合用药,且还有1+1>2的可能。因此,相比于单药的人山人海,ADC联合用药也具备极大发展空间。
实际上,目前不仅是海外巨头,包括国内的荣昌生物、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瓴路药业等多家药企,都均已开展了ADC药物联合疗法的探索。其中,较为火热的路线是ADC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也是ADC联合疗法的主战场。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