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研究人员将来自小鼠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 注射回与该小鼠基因完全相同的小鼠中,并指出这样做并不会引发免疫反应,这一结果与之前另一项研究的结果相矛盾。在那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指出利用该技术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破坏注入的细胞。这项新研究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研究者们将iPSCs注入一个小鼠的胚胎中,再将该小鼠的胚胎移植到与其基因完全相同的小鼠中,而后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免疫反应。
IPSCs是指一种生物(例如小鼠或人类)细胞被重新编程后形成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细胞。这类细胞有潜力按照人类的意志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因此有可能使像糖尿病或帕金森症这类的疾病得到治愈。为了弄清楚是否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研究人员已经从捐赠者身上获取了组织细胞,并重新编程它们,之后将其注射回同一个捐赠者。这一工作已经给了我们一些早期的希望,但是之后,加利福尼亚大学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将iPSCs注射回小鼠后会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这些细胞被消灭了。
在这一新研究中,来自日本的研究小组采取了一个不同的方法。与之前取捐赠者的组织,重编程组织细胞并注射回捐赠者不同的是,他们将这些iPSCs先注射到小鼠的胚胎中,创造出嵌合体(即该生物含有不止一套遗传信息)。当嵌合体长成一个组织后,再将它们注射回原来的捐赠者体内。他们的论文指出,这样做并不会导致更多的免疫反应。
该小组的结果反驳了之前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的结论。在那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本来希望创造一个畸胎瘤(一种类型的肿瘤)作为证据。但是当他们注射了iPSCs后,发现其遭到了机体的破坏。这一实验的失败使人们开始关注利用iPSCs作为生成新组织的方法并用以治疗人类各种疾病的可行性。
这一新结果并没有解决关于该话题的争论,因为两组研究人员分别使用了不同的方法,但是该结果的发现再次给予了科学家们希望,即iPSCs或许有天真的可以用于创造新组织来治愈人类各种各样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