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肿瘤患者数量庞大,目前仍存在巨大的尚未被满足的临床治疗需求。近年来,随着肿瘤药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国内外药企开始不断被吸引在该领域积极布局。
如今年5月底,拜耳就宣布在中国设立肿瘤事业部,由韩爽担任负责人,6月1日起独立运作,直接向汇拜耳处方药事业部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周晓兰汇报。此外,2022年处方药全球媒体日,拜耳还提出了“力争到2030年跻身全球前10大癌症业务”的战略目标。
据了解,目前拜耳已在全球癌症市场推出6个产品和10个适应症,其中,治疗前列腺癌的新药Nubeqa(诺必高)是其非常重要的一款重磅药品,预期峰值销售额将到30亿欧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拜耳的前列腺癌产品矩阵仍在不断增长。除Nubeqa外,Xofigo也是一种用于前列腺癌的放疗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有症状的骨转移和无已知内脏转移疾病的患者。另外,拜耳收购了诺瑞亚及其子公司PSMA治疗公司,获得了一项基于锕-225、靶向前列腺特异性小分子抗原(PSMA)的放射性核素疗法的独家权利。
不仅是拜耳,今年4月,诺华全球也宣布整合制药、肿瘤两大业务部门后,成立创新药部门。诺华的制药部门与肿瘤部门的领域重叠越来越多,使得公司研发、运营出现不必要浪费,因此才有了合并。业内普遍认为,肿瘤治疗地位越来越高,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除了跨国药企,国内企业也正在积极布局肿瘤药领域。如百济神州从西安杨森挖来血液肿瘤事业部负责人朱晶岩;而原恒瑞医药首席医学官邹建军则出走君实生物。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加大对肿瘤药的关注度,其研发成果也开始不断涌现。近期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进展年度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年度登记总量已经突破3000项,较 2020 年年度登记总量增加29.1%。
其中新药临床试验数量居多,达到2033项,而从新药临床试验的适应症来看,肿瘤药就占据大多数。据统计,2021年,化学药临床试验适应症以抗肿瘤为主,占化学药临床试验总体的39.5%;生物制品临床试验适应症同样以抗肿瘤为主,占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总体的45.8%。
从整体来看,在创新药政策鼓励及集采政策等倒逼之下,我国创新药临床研发正在快速推进。其中抗肿瘤药物领域作为热门疾病领域,正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业内也提出,随着药品集采及医保谈判进入常态化,抗肿瘤药的市场独家占有权将越来越短。即使是独家新药也很难长期立足,预计未来企业之间将展开新一轮更加激烈的竞争。
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