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印发《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在6月10日前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
在国家医保部门等机构的努力下,国内核酸检测的价格已经进行了数轮下调,目前单人单管检测的价格已经由疫情初期的200元左右降至28元左右,此次再度大幅降价,势必在保障推进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同时,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守住人民群众的“救命钱”。
当前,全国范围内尚未统一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支付方式,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差异化的支付模式业内人士指出。业内人士指出,从政策导向看,无论核酸检测的成本由谁来承担,价格大幅下降,不仅有助于降低公共卫生成本,也有利于运用价格调节的市场手段,加速优胜劣汰,让“借疫生不义之财”的短期暴利,甚至铤而走险的行为“无利可图”。
01、“不得上浮、下浮不限” 核酸检测砍价近五成
5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都已陆续探索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杭州、上海都已经做了采样圈布局;深圳、大连、合肥和江西、湖北的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核酸检测常态化”将核酸检测产品和相关企业推上市场“风口”,不仅令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同时也让公众对于检测成本、检测价格给予了更多关注。
事实上,自2021年以来,全国范围内核酸检测价格已经经历连续三次降价,在此基础上,国家医保局在今年4月2日正式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价格和费用。
按照政策要求,在4月8日前,公立医疗机构新冠核酸检测的单人单检政府指导价下调至每人份不高于28元,多人混检政府指导价下调至每人份不高于8元;同时,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以及医学检验实验室等社会检测机构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定价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体现保本微利、质价相符,不得借疫生不义之财,倡导参照当地公立医疗机构新冠核酸检测价格。
“政府指导价”顶层政策落地,市场端得到了快速响应。截至目前,第三方平台价格显示,包括民营医疗机构在内的各大医疗机构已将核酸检测价格按照规定进行了调整,价格基本上降至28元及以下。
按照本次发布的最新《通知》要求,单人单检价格将降至16元以下,降幅42.85%,无论是对于地方财政还是公共医保,节省近一半的核酸检测成本,显然有助于优化市场秩序。
此外,按照要求,各省份制定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政府指导价均为最高限价,公立医疗机构实际收费标准不得上浮,下浮不限。对于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筛查、常态化检测,要充分考虑到规模效应和基层组织、志愿者对成本的分担效应,新冠病毒核酸多人混检按照不高于每人份3.5元的标准计费,检测机构仅提供样本转运及检测服务的,需进一步降低计费标准。
前不久,华创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在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成本估算时指出,结合检测量和单价变化,测算疫情至今核酸费用约3000亿元,其中今年前4个月已花近1500亿元,引发了市场对于医保支付端的长期可持续性担忧。
事实上,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
专家表示,从目前各地开展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来看,大部分成本还是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来承担,常态化核酸检测虽然给部分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增量,但也将随着价格下降而摊薄利润。
价格下行预期正在开始得到印证。近期,浙江、北京、河北、广东、陕西、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西、湖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新疆建设兵团等21省(市、区)启动广东联盟价格联动。
5月13日,广东省发布新冠检测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联盟带量采购接续工作的通知。本次中选结果:普通核酸最低报价3.2元,抗原自测最低报价3.91元。
02、“不义之财”不可取 加速市场优胜劣汰
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必要的成本投入不可避免,但关键是不能乱花钱、浪费钱,更要针对违法违规、短期牟利、假公济私的行为重拳打击。
为了抗击新冠疫情,我国坚持“动态清零”,核酸检测常态化已成为许多城市的“标配”。然而,这项事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民生工程,却被一些别有用心之徒视作了有利可图的“肥羊”。
近一年来,核酸检测市场不乏乱象:
去年1月,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在未检测完毕情况下,先向当地卫健部门谎报全部阴性,两天后又报告有阳性样本,对当地防疫造成很大被动和损失。
今年1月,河南省许昌市公安局发布通报,金域医学郑州区域负责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实施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引发舆论一片哗然,案件调查结果至今仍然未有定论。
今年4月,合肥通报了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检测出“假阳性”病例,称其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超时出具检测报告。
今年5月,润达医疗旗下实验室出现的核酸检测“假阳性”事件,警方已介入调查。
这些核酸检测出现的乱象和风险,不一定都是短期趋利行为,但在利益驱动之下,自5月份以来,核酸检测常态化也让部分企业和个人淡漠的法律意识暴露出来,为谋取利益而不顾公众健康的高风险行为引发舆论一片哗然:
据平安北京微信公众号消息,针对媒体报道、市民关注的“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问题,卫健部门已吊销该实验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市场监管部门已立案查处。
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近日昌平警方接一核酸检测机构报警称:在核酸采集业务巡检过程中,发现有人持假护士执业证上岗。经查,犯罪嫌疑人何某某(男,35岁)、殷某某(男,36岁)为应聘从事核酸采集相关工作,通过伪造、购买虚假护士执业证书,骗取从事核酸采样资格。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行业普遍认为,部分“浑水摸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和个人,严重扰乱了核酸检测市场,阻碍了正常的疫情防控,要警惕投机分子借疫情发财,用降低新冠病毒检测成本的“价格调节”手段优化市场结构,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专家表示,新冠核酸检测成本主要包括试剂耗材成本、上机成本、采样成本(含运输)等,其中试剂耗材是主要的成本优化空间,通过集中采购已经实现大幅降价。
目前核酸检测的试剂耗材成本已经被压到极限。在核酸检测利润微薄而责任重大的情况下,核酸检测行业将不再是个“香饽饽”,那些因为短期利润而跑步进场的全新参与者,如果无法坦然面对“保本微利、质价相符”的市场竞争,必将黯然离场。
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势必将加速优胜劣汰,还市场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