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药监局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将进一步加大对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的规范要求:
药品零售连锁经营活动的企业总部应当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对所属门店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计算机系统、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票据管理、统一药学服务标准规范,确保所属门店持续符合法定要求。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零售服务终端的产业链“堵点”,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近年来,医药零售市场行业集中度正在快速提升,从上市连锁公开的财报数据可以发现,加速门店扩张仍然是连锁医药零售业提升业绩的主线,中小连锁、单体药店正在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市场整合压力。
截至目前,大参林、一心堂、老百姓、益丰,四大传统上市连锁药店龙头营收均超过100亿元,而分别于2020年、2021年上市的健之佳和漱玉平民,营收规模也已经突破50亿元关口。
“马太效应”
大连锁全面整合升级
去年十月底,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5-10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 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事实上,与部分发达国家对比,我国药店行业集中度仍处在较低水平,目前我国药品零售百强企业销售额占比不到40%,药品零售连锁率不到60%。
不难感受到,无论是销售额还是连锁率,国内医药零售的市场集中度仍然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从已经发布的公开财报可以看出,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的门店数量都已经超过八千家,如果将近期老百姓并购怀仁、益丰并购九芝堂两笔交易计算在内,四大上市连锁均已经开始触摸到9000家门店门槛,并有望在2022年全面实现“万店”竞争格局。
按照行业测算,参照头部连锁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估算,如果将目标锁定在2025年销售额达到500亿规模,门店要达到1.8万~2万家左右。
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参林、老百姓、益丰、一心堂、健之佳、漱玉平民都在加速终端门店建设和投入,门店数量增长也进一步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医保支付改革和处方药外流形势,全新的市场“蛋糕”,药品经营“批零一体”的企业也在垂涎终端机会,并大力布局零售业务,这对其他药店来说,是一个有力的搅局者。
九州通方面表示,“万店联盟”正在加速推进,年底预计突破万家;国药控股的国大药房曾豪言,2025年国大药房要做到销售600亿,门店家数要超过2万家。
谁将成为第一个突破2万家门店的大型医药连锁,答案将在未来几年内揭晓!
生死考验
7万单体店加速消亡
药店多、小、散、乱,集中度低,区域性特征明显,是我国药品零售市场长期以来的现状。2022年3月底,国家药监督局发布第三季度《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60.65万家。其中,零售连锁门店33.53万家,单体药店25.12万家,连锁率57.1%。
然而,面对因属地化管理、制度规则不一、标准碎片化的市场严重分割现状,上市大连锁跨省经营“堵点”重重,不仅桎梏了企业拓展市场、也是区域发展的梗阻。
一直以来,自建、加盟、并购都是连锁药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架马车”,而从目前行业并购的方向不难看出,县级龙头、市级龙头、省级龙头等中小区域连锁,是上市连锁重点的并购对象。
面对我国县域、乡村等广阔市场,由于中小连锁或单体药店在经营模式和规范程度方面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并购如果不能在区域“掐尖”,缺乏区域竞争力的中小连锁或单体药店即使融入上市公司体系,也无法在短时间形成竞争优势。
正因如此,与“掐尖”并购不同,面对基层区域终端板块,无论是自建还是加盟,迅速切入并全面打开终端知名度,已经成为大连锁切入下沉市场的“标准姿势”。
这一情况也在数据上得到印证。据上市连锁药店财报显示,加盟门店数量均创新高,2021年其加盟店占比都在10%以上,其中,老百姓和漱玉平民占比更是超过20%。
如今,连锁药店在药品价格、销售规模、品种数量、担责能力等方面比单体店、小连锁具有竞争优势,单体店、小连锁独立生存面临的挑战愈加艰巨。
全新的市场局面,也让中小连锁和单体药店迫切需要“自我革命”。自5月1日起,《广东省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政策明确支持单体药店加盟连锁企业。
加盟或许可以让单体获得更好生存状态,但小药店是否可以通过加盟大连锁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在巨变的市场和政策环境下能否站稳脚跟,仍需要时间来验证。
按照2025年“零售连锁化率接近70%”的高质量发展建设目标,以60.65万家药店作为基数推算,单体药店的门店数量将在未来三年缩减至18万家左右,对比现在约25万家数量,锐减约7万家。
“马太效应”带来的强者恒强,将让单体药店遭遇愈发巨大的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