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健(Biogen)和MedRhythms公司近日宣布,双方达成一项研发合作,将共同开发MedRhythms的在研处方数字疗法MR-004,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步态(gait)障碍。根据本次协议,渤健将支付300万美元前期付款,而MedRhythms则将有资格获得高达1.175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
今年以来,除了渤健(Biogen)和MedRhythms公司,其实已有大批国内外药企都已经宣布将展开合作。涉及阿斯利康、Coherus BioSciences、Heidelberg Pharma、AKSO Biopharmaceutical、英矽智能、百奥赛图、百济神州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潮中,药企选择“分手”的也不少。
如5月9日,强生宣布,终止与Bavarian Nordic公司的合作和许可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利用Bavarian Nordic公司的MVA-BN技术,开发针对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潜在疫苗。
值得一提的是,强生旗下西安杨森在2021年年底也宣布与旧金山Theravance Biopharma终止合作。据了解,在2018年,西安杨森与Theravance达成了izencitinib合作,后者是一种口服、肠道选择性JAK抑制剂,旨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为此,西安杨森预先向Theravance公司支付了高达1亿美元,并承诺额外支付9亿美元用于潜在的里程碑付款。但随着izencitinib的两项研究失败结束,强生最终也做出了终止合作的决定。
除强生外,1月4日,君实生物发布其自愿披露的终止与阿斯利康制药推广合作协议的公告。公告称,随着君实生物自建的商业化团队逐步成熟,其PD-1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更多适应症成功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双方协商后终止原合作协议。
还有,赛诺菲也在年初宣布,将终止与Sangamo合作交易,放弃个性化细胞疗法,并将研发重点转移到同种异体通用基因组医学方法上。据悉,双方的合作交易终止将于2022年6月28日正式生效,赛诺菲将把镰状细胞病候选药物SAR445136的完全控制权归还给Sangamo。有分析认为,赛诺菲退出合作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镰状细胞病赛道日趋激烈。
总的来说,2022以来,一批药企正在行业内频频上演起了联姻和分手的大戏,涉及吴中医药、贝达药业等本土药企,也有赛诺菲、第一三共等跨国企业。业内认为,目前众多药企都在积极拓展自己的产业结构,寻求多种合作方式增加自身产业竞争力;而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合作还是分手,都是企业未来自己的利润做出的选择。
但未来随着生物创新药企不断涌现,以及一系列医改政策的持续深入,将使得传统医药的商业逻辑难以持续,国内药企合作预计仍将是大势所趋。只不过,合作是顺利还是失败,这就要看市场环境和双方战略需求了。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