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十亿美元市值蒸发,股价几乎“清零”!康乃德生物能否熬过寒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09  浏览次数:96
  从股价最高超过28美元,一年时间,十亿美元市值蒸发,这一幕实实在在震撼了中国生物医药领域。     美国东部时间5月4日(北京时间5月5日凌晨),一个普通的交易日,康乃德生物开盘遭遇恐慌性抛售,随后一路走低,作为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成分股,甚至一度将指数带崩。最终收盘,股价定格在0.82美元。       作为曾经的“太仓独角兽”,康乃德生物自2012年成立,就得到了包括启明创投、金沙江创投、北极光创投、礼来亚洲基金等众多明星资本加持。     2021年3月,康乃德生物正式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上市,IPO发行1125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股定价17美元,募集资金总额约1.91亿美元,随后股价一路上涨,总市值超过10亿美元,直至去年8月股价达到顶峰后,走出了一波又一波下跌行情。     无论是市值,还是股价,都不能作为衡量一家企业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唯一标准,然而,面对空前寒冷的生物医药资本市场环境,巨大的落差难免让人扼腕。     虽然在此前的公告中,康乃德生物表示截至去年年底仍有超过2亿美元流动性资产,但由于多款在研管线产品的庞大临床开发投入,康乃德生物必须在产品管线中做出选择。     收缩管线、节省开支、断臂求生......面对生物医药资本市场寒冬,康乃德生物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对标赛诺菲全球重磅     从Dupilumab“虎口夺食”?     2012年,潘武宾和郑伟在江苏太仓创立康乃德生物,专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治疗新药的开发。公司建立了基于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快速、高效地鉴别和筛选出针对相关靶点的疾病治疗分子。     在上市招股书中可以看到,康乃德生物有四条主要的产品管线,包括: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CBP-201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CBP-307,具有Best-in-Class(同类最优)的潜力。     此外,康乃德也在同步推进三个用于治疗多种严重的炎症性疾病的创新药的临床前项目,其中包括两个小分子候选药物(CBP-174和CBP-312)和一种靶向IL-33的抗体(CBP-233)。     同时,招股书也显示,2019年和2020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6亿元(人民币)和1.51亿元(人民币),营业亏损分别为1.1亿元(人民币)和1.98亿元(人民币),净亏损分别为1.69亿元(人民币)和7.79亿元(人民币)。     作为Biotech创新企业,由于缺乏商业化产品,无法获得持续的商业销售收入,亏损并不是新鲜事。但是,进入2021年,随着企业多条管线的研发深入,真正给企业发展造成压力的核心要素,无疑是核心产品临床研发的不确定性风险。     一方面,研发成本投入持续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据康乃德生物2021年财报显示,全年经营亏损为6.31亿元(人民币),净亏损为13.07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临床研发进展难以令资本市场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CBP-201所对标的品种,正是赛诺菲/再生元的全球重磅产品Dupilumab。在I期临床试验阶段,CBP-201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剂量同为300mg的情况下,使用CBP-201的患者,仅4周后全部达到了EASI-50(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改善超过50%),而使用赛诺菲/再生元Dupilumab的患者,在4周时只有69%的患者达到了EASI-50。因此,CBP-201此前一直被市场寄予厚望,期盼该药能够成为Dupilumab的me-better产品。     然而,去年11月,康乃德宣布CBP-201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全球二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但是在次要终点方面,康乃德公告仅公布了300mgQ2W组达到显著差异,未披露300mg Q4W和150mg Q2W组的相关数据。     就在今年1月份企业更新的最终披露数据中,虽然所有三个CBP-201治疗组(300mg每2周一次,150mg每2周一次或者300mg每4周一次)均达到了主要有效性终点,不过仍然难以扫清该药是否能够优于Dupilumab的市场疑虑。     资本市场“踩踏效应”     创新企业如何过冬?      “打铁还需自身硬”,美国资本市场对创新的要求向来苛刻。     对于Biotech创新企业而言,核心产品的创新潜力遭到质疑,必然引发投资者“用脚投票”,叠加生物医药领域资本市场正在进入冷淡行情,资本市场难免出现踩踏效应。     自从去年8月份康乃德生物的股价达到顶峰之后,临床试验数据结果相继披露,分别引发了57.72%、12.28%、7%等多次暴跌,市值也从超过10亿美元骤降至5000万美元以下。     面对创新研发过程中的挑战,康乃德生物也不得不做出妥协。5月3日,康乃德生物公布S1P受体调节剂CBP-307治疗中至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二期临床最新数据,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有改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公司官方表示,将针对CBP-307进行对外授权,以集中资源推动IL-4R抗体CBP-201的开发。     调整管线、战略收缩、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医药研发的残酷性从中可见一斑。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医药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创新药物研发最终考验的还是临床价值,能否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这才是企业能够长期成长的关键。     近段时间,不少生物医药企业同样面对着创新研发的资本市场价值考验。     今年1月,万春医药宣布了一项组织精简计划,重点关注公司最高价值的业务活动,扩大其现金储备,并保持长期的可持续性,作为重组的一部分,公司正在将其美国员工减少35%。     今年2月,Gemini Therapeutics宣布一次性裁员80%,其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带着24名员工一起离开。     今年3月,在美国FDA拒接Akebia Therapeutics关于vadadustat治疗慢性肾病的新药申请后,公司被迫裁员42%的员工。     根据evaluate Vantage披露的数据,海外资本市场中,Biotech无论在融资额还是IPO数量上,都呈现出2019年四季度以来的新低,投资者对于Biotech的热情已经降至冰点。
 
关键词: 康乃德生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