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家药企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都已相继出炉。其中,大部分跨国药企都实现了业绩同比上涨。如葛兰素史克发布的一季报就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入约123亿美元,同比增长32%,营业利润则超过了3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60%。
罗氏在一季度也实现了销售额两位数的增速,达到10%,营收规模为172亿美元。据了解,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Ocrevus和治疗血友病的Hemlibra等,及美国市场对抗原检测产品的需求,成为罗氏业绩上涨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批企业业绩同比上涨的同时,不少跨国药企在中国区业绩也出现了大幅增长。近日,诺华发布2022年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一季度诺华集团净销售额同比增长5%至125亿美元。其中,中国区净销售额就同比增长16%至8.8亿美元。与此同时,诺华的创新药研发管线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
还有赛诺菲一季度中国区收入增速也跑赢全球水平,其一季度收入为102.51亿美元,同比增长8.6%,中国市场的收入达到了9.55亿美元,同比增长13.4%。不过,赛诺菲方面也表示,胰岛素带量采购预计将于今年5月实施,公司两款中标产品在中国的销售额或将下降三成。
除了以上企业,从跨国药企2021年财报整体来看,中国市场也已为众多跨国药企都提供重要机遇,并贡献了不少业绩。例如诺和诺德2021财年,在中国区业绩就达到了160.19亿丹麦克朗(约25.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据悉,在医保的加持下,诺和诺德的重磅降糖药利拉鲁肽2021年在中国区的销售额为15.44亿丹麦克朗(约为2.45亿美元,16亿元左右),单品种同比增长高达45%。另一款糖尿病新药司美格鲁肽仅上市半年多便卖出了3.03亿丹麦克朗(约为0.48亿美元,3亿元左右),并通过了去年的国家医保谈判,未来销售情况将更加可期。
不过,在多家企业在中国市场业绩同比增长的同时,也有例外情况。如由于医保谈判和集采产生的降价压力,今年一季度,阿斯利康实现营收113.9亿美元,同比增长55.6%,净利润为3.86亿美元,同比减少75.26%。业内预计,受集采和医保的持续影响,2022年阿斯利康中国区业绩可能出现中个位数比例下滑。
总的来说,大部分跨国药企业绩表现都不错。虽然有的企业利润增速在放缓,或减少,但整体上跨国药企仍在持续扩张,对中国市场发展前景也保持乐观。据悉,此前不少跨国公司在华负责人就曾表示,公司将更有针对性、更精准地开拓中国市场。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