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贯彻2021-203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方案》)。《方案》提出了到2030年妇女儿童健康要达到的11项主要目标以及8大主要任务。
“医学界智库”小编对《方案》进行了梳理,具体如下。
到2030年,儿科医生达28万
《方案》指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生达到1.12名、床位增至3.17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儿童人口近2.5亿。按照《方案》提出的目标,需要近28万名儿科执业(助理)医生,79万张床位。
而根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1月发布会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儿科医生达到了15.4万名,比当时的12万名增长了28.3%,每千人口的儿科医生数量达到了0.63名。“在《健康中国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2020年每千人口的儿科医生要达到0.69名,按照现在速度的增长,这个目标是可以预期的。”而距离2030年的最新目标,还有12.6万儿科医生的缺口,近一倍。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儿科床位数为55万,距离2030年的最新目标,缺口还有24万。
图片来自: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
到2030年,省市级妇幼保健院均需达三级
《方案》指出,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建设,省级要有若干个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市、县两级均应有至少1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1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组建区域危重救治多学科专家组,健全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应对有序、运转高效的急救、会诊、转诊网络。
完善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大中型医院和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提升妇幼健康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省、市、县级均各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其中:
省级、市级和有条件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达到三级妇幼保健院标准;
辖区人口30万以上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普遍达到二级妇幼保健院标准;
辖区人口30万以下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开设门诊。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共有3052家妇幼保健院,其中省属29家,地级市376家,县级市1128家。这说明,省市级妇幼保健院基本配备已经完成。
图片来自: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
根据上述国家卫健委2019年1月发布会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的儿童专科医院达到228所,比2016年末增加了19所,300万人口以上的地级市有50%的地级市都有了儿童专科医院。这说明,在妇幼保健院基础之上,国家也在大力补位儿童医疗资源。
到2030年,每个基层医疗机构
都需配备至少2名儿保医生
强化县乡村基层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建设,落实县域医共体妇幼健康工作职责,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巩固村级村医和妇幼专干网底,充分发挥健康促进和宣传动员作用。
加强基层妇幼健康急需人才的培养使用。推进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每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至少配备2名专业从事儿童保健的医生。
这个标准意味着什么呢?以上海为例,2021年年底,上海卫健委宣布上海已有2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儿科诊疗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每周提供6个半天的门诊服务。在国内儿科医生普遍紧缺的大背景下,这个消息不啻于平地惊雷,引得不少地方心生艳羡。
上海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刘涛科长向“医学界”分享了一个居民反馈小故事。基层处曾有一次做客电台,当电台聊到社区中心儿科服务话题时,导播反响非常热烈,有很多热线电话打了进来,于是他们随机接通了2个热心电话。一位居民住在闵行莘庄,另一位则住在宝山友谊路,地理位置正好处于上海一南一北,他们都分享了自己的就医体验,并提到一个共同点:
原先去三级综合医院或者儿童专科医院看病,一方面排队时间很长,常常三四个小时起步,另一方面可能连号都挂不到,孩子在医院还会吵闹,给家长们带来了很大的时间成本、就医压力。
当得知社区中心也能提供儿科服务后,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结果就医体验都很满意,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性——“看得比较快,环境比较舒适”。(《244家社区中心全面提供儿科服务,这个城市为何这么牛?》)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儿童人口大国,儿童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如果社区儿科医疗服务做实做到位,无疑将是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