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新疗法,已成业内大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07  浏览次数:76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崛起和诸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系列前沿技术开始在各个传统领域大放光彩,其中人工智能与医药行业的融合发展就格外引人瞩目。尤其是在药品研发方面,正在不断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据了解,人工智能之所以在医药领域兴起,主要是新药的开发是一项非常漫长且效率低下,并且花费巨大的工作。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一款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高达26亿美金,但是即使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也只有12%的药品最终能够上市销售。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药企选择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节省测试的成本和时间,争取缩短研发过程、降低研发成本,并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
 
  例如今日,PathAI和葛兰素史克(GSK)就联合宣布,双方达成多年战略研发合作,将利用PathAI的数字化病理学技术平台(包括其AIM-NASH工具),加速肿瘤学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项目。
 
  对于此次合作,GSK方面表示,将利用PathAI的专长和模型,推动GSK的独有AI模型开发,聚焦于设计更好的模型,为癌症和NASH患者带来改良的治疗选择。
 
  在此之前,英矽智能也宣布与苏黎世大学转化团队达成一项研发合作。根据合作协议,MIKADO小组将利用其从临床前模型和胱氨酸病细胞模型中获得的多组学数据库,通过英矽智能的人工智能靶点发现平台PandaOmics来识别导致胱氨酸贮积症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细胞和分子通路。
 
  除了以上企业,包括拜耳、辉瑞、诺华、阿斯利康、武田等企业为了加大对临床的支持,获得创新的药物结构等,也都已经开始在对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进行投资与合作。其中,默克从2016年以来就以其健康创新基金和加速器项目押注“人工智能”。
 
  而强生也正积极投资人工智能,进行研发战略布局和创新发展,包括扩大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投资及合作,以及研发3D打印以更好地改善手术效果等。在2020年强生就宣布旗下的杨森制药公司,与强生创新JLABS上海的一家专注人工智能药物发现的入驻企业Insilico Medicine建立了合作关系。
 
  分析认为,目前制药企业对人工智能的现有投资已涉及药物发现、诊断以及护理等环节,几乎涵盖了制药产业的整个价值链。而在这些方面,人工智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同时,市场空间也将变得越来越大。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的总值预计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在应用市场的总规模占比将近20%。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