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海医药阳光采购网发布一则新公示,为了进一步规范中药饮片的“阳光采购”管理,该市药事所出手对中药饮片品种进行大整治。根据附件清单,拟取消蛇胆、菊花跟、罗汉果、沉香等66个品种(82个品规)的医保编码,同时暂停熊胆粉、枸杞叶、灯心草炭、林下山参、冬虫夏草、牛黄等37个品种(42个品规)的阳光采购资格。
这“一停一取消”在中药饮片行业卷起千层浪,结合上海市前几日发布的《关于开展本市中药饮片全流程追溯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已有5家知名中医院和8家药企作为试点使用溯源饮片,并鼓励优质优价,中药饮片整治进一步加码。
严控风险、优质优价
中药饮片结构性调整
按照2021版医保药品目录,共892种中药饮片可获医保基金支付。在饮片部分,不得纳入基金支付范围的有:阿胶、冬虫夏草、鹿茸、麝香、西洋参和野山参等,上海市暂停采购的饮片就有此范围的品种。
事实上,2月11日,国家药监局召开的深入开展全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视频会议已从全国做出统一部署,针对药品、医械、化妆品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违法生产中药饮片、网络非法销售为重点,严防严管严控质量安全风险,集中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中药饮片一直是各方重点关注的焦点。北京市药监局已进一步加强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监管;甘肃省2021年监督检查中药饮片和制剂生产企业覆盖率达100%,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此外,医保在准入环节与监管部门形成合力。2020年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医保药品中药饮片和医疗机构制剂统一编码规则和方法的通知》,饮片“身份证”的建立是全过程溯源的前提条件。如自2月26日起,北京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全部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实行阳光挂网采购。同时发挥医保信息平台编码统一、信息协同优势,为打击欺诈骗保等医保领域相关工作提供重要抓手。
通过综合整治,行业洗牌必是大势所趋。近十年,国内中药饮片企业注册量快速增长且发展迅猛,注册公司中涉及中药饮片业务的企业就有数万家,但2021年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整体呈下降趋势。可以推测,未来还会有更多中小型饮片厂优胜劣汰。
更深层次来看,随着饮片行业整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如何让饮片优质优价则成为新的热点。除上海外,浙江省医保局日前计划探索中药优质优价形成机制。不过,专家认为,“由于饮片炮制本身既耗时还成本高,加上中药饮片品种多,检验复杂项目繁多,且很多中药饮片体积大,易生虫霉变,物流运输成本高,让优质饮片占领市场,形成饮片的定价机制并非易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危机并存?喜忧参半?
饮片品质竞争时代来临
在国家系统性政策的扶持下,中药及饮片迎来新机会,不过,中药饮片质量安全一直是关注焦点。国家药监局近日发布《关于<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二款适用原则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适用本条款的中药饮片由天然来源的植物、动物、矿物药材经炮制而成。考虑到中药饮片具有特殊性,对其相关法律责任作了专门规定:“生产、销售的中药饮片不符合药品标准,尚不影响安全性、有效性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肯定,中药饮片监管的安全底网将会越织越密。如何加强品质提升是很多企业需要重视的考题。
《2020年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达1782亿元。然而,中药饮片行业呈现出业态分化较为复杂、产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中药饮片质量良莠不齐、行业创新力不足、方向模糊等共性难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企业。对于优质品牌而言,产业结构性调整就是新商机。
根据米内网数据库,2020年,中成药在零售药店的销售占比为28%,在公立医疗机构的占比高达78%,在医疗机构的销售仍占大头。而就中药饮片而言,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中药饮片TOP20产品中,属于医保目录的产品就有11个。其中,黄芪、枸杞子是销售额过10亿元的大品种,且均为补虚药。而红参、菊花等饮片销售额也都超过5亿元。如果放大到全国市场看,规模更为可观。
反之,如果失去医保的支撑,很多饮片势必会受到影响。例如,2021年一季度,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中药饮片销售情况中,冬虫夏草涨势较好,同比增长超过19.90%,在饮片TOP20榜中还上升了2位,位列前三。这样超10亿销售额的品种若被暂停采购,很多企业还是会面临考验的。西洋参作为销售额超过20亿的品种,增长率为5.08%,集采等政策落地后,更加考验企业的供应链成本能力及品牌竞争力,一场新的挑战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