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数量庞大,儿童人口占比约为18%,这类群体对于药物的需求非常迫切,目前我国儿童用药市场规模约占整个医药行业的5%左右,可见,儿童用药市场远未饱和,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待挖掘。
目前来看,我国儿童用药现状表现为临床适宜剂型规格少、超说明书用药、经验性用药、新特药研发慢等,儿童患者仍面临诊断难、买药难、用药贵等问题。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儿科专用药约有3000多个文号,儿童用药只有60多种,约占整个药物制剂品种的1.7%。而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10余家,有儿童药生产部门的企业仅30家左右。
为破解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对儿童药问题非常重视,先后制订了多项文件鼓励儿童用药研发和生产、保障和规范儿童用药。
近年来,儿童用药审评的速度明显加快,截止2021年12月,CDE共发布了因儿童用药列入优先审评的品种149条,共涉及91个品种。其中在2021年,就有13个儿童药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并且有4个品种位列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三批鼓励研发清单。
儿童用药获批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长。2021年12月31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小儿碳酸钙D3颗粒上市,为儿童患者带来福音。据统计,截至2022年1月24日,国家药监局共累计批准 651种儿童专用药(按“药品通用名+剂型”计),其中仅在2021年获批的儿童专用药或增加儿童应用的药品就有30种药品,适应症覆盖流感、鼻炎、咳痰等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以及婴儿痉挛症、高氨血症、原发性酪氨酸血症、婴儿血管瘤、戈谢病等儿童罕见病。
受利好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布局儿童用药市场的企业力度逐渐加大,研发投入大增。例如,一品红2021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9966万元,同比增长了50.2%;葵花药业2021年前九个月的研发费用也比上一年同期同比增长超40%。但业内也指出,整体来看,药企们“重销售,轻研发”的模式仍比较普遍,需要加强研发创新,同时寻找更加有效的营销方法,才能占据好赛道。
由于新药研发动辄需要十余年的漫长周期,且不说儿童药研发的特殊性挑战,在此背景下,授权引进便成了快速解决现状的一种方式。例如,2021年11月,葵花药业宣布与印度瑞迪博士实验室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葵花药业将引进后者用于治疗婴儿痉挛症以及用于治疗儿童威尔逊症的两款儿童罕见病药,并进行联合推广。实际上,无论是自主新药研发还是授权引进,对于广大儿童患者而言都是利好,随着更多新药、好药的上市,儿童患者无药可用的状况将得到改善,患儿能够及时用得上药。
为了解决儿童药尤其是儿童罕见病药物治疗费用昂贵的问题,国家医保局等相关部门也在不断想办法。例如2021年医保谈判中,70万一针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便降至3万元左右。随着医保谈判、集采常态化的推进,我们也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儿童药纳入名单,给相关患儿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