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医药巨头研发环节向中国转移,以及新药研发热情高涨,加上受政策免疫,医药研究和生产外包服务(CXO)可以说是医药市场上的香饽饽。但自2021年7月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来,CXO指数出现下跌,2021年12月更是按下了下跌“加速键”。
Wind数据显示,仅2022开年一周,中证CXO指数就下跌了11.91%,其中,CXO出现大幅下跌,指数大跌9.51%,报收于3869点。截至2022年1月17日14:27分,行业巨头股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分别下跌0.26%、2.11%。
回顾开年头一周市值情况,医药企业的排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如,CRO巨头药明康德大跌8.18%,报收于108.88元/股,总市值为3218.30亿元,市值排名也下跌。凯莱英跌幅更明显,周跌幅达到18.67%,报收于353.80元/股,总市值为935.24亿元,市值排名也跟着滑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的市值均退出了“千亿俱乐部”。
分析认为,CXO近期调整主要受投融资数据波动的影响,以及港股部分创新药公司下跌幅度较大,市场担心后续可能会影响医药研发费用投入的持续性。
也有基金经理指出,股票市场起起落落是正常现象,特别是对于CXO板块经历大涨之后,在偏负面的消息扰动时,相关板块股票出现回调都是正常的现象。“由前期持仓过于集中,近期股价的波动是难以避免的。”
那么,CXO板块“跌跌不休”,是否意味着此赛道不香了呢?对于CXO板块后续的发展,业内普遍仍持有继续看好的态度。
一方面,长期来看,创新仍然是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药创新加速,创新药物研发企业仍需要依靠医药卖水人来打破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瓶颈,在提高研发效率的同时,也大大降低研发成本。因此,医药外包行业仍存在较大的需求。数据显示,中国制药行业的研发开支已从2015年约105亿美元大幅增至2019年的211亿美元,年化增长19.06%;根据 Frost & Sullivan 报告预测,中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由2021年的298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55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3.1%。
另一方面,海外医药产业链正进一步朝着中国转移,这将给我国CXO行业尤其是巨头企业带来更大的机遇。业内指出,当前我国医药外包巨头在人才资源、研发成本、临床试验成本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整体行业长期发展值得期待。
长远来看,国内CXO正高速发展,未来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18年新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规模约1150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增至17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1.6%。另有数据预计,到2025年这一市场将达到244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