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晚间,国家政府网发布《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 扩大有效投资等》的消息,文章指出,在组织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会议讨论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事实上,这是自去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以来,国务院再次对带量采购工作做出重大部署。市场普遍认为,按照此次国常会决策部署,2022年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将再次升级,不仅集采数量将增加,集采品类也将再次扩围。
集采品种超过350个
慢病药、高值耗材为重点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核心目标,旨在推动国产药高质量发展,通过医药产品降价进一步提升可及性,改善医疗负担惠及公众。如今,在集采过程中,随着政策监管不断完善,更加的体系化、精细化,国家药品和耗材/器械集采已经逐步进入到常态化、制度化阶段。
从“4+7”试点11个城市药品集采,到国家层面的药品集采,国采品种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趋于合理化。数据显示,前五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覆盖品种超过200种,平均降幅超过50%,患者用药负担明显减轻。跟随着2021年的步伐,2022年集中带量采购将继续向深水区挺进。
本次国常会会议指出,近年来,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用市场化机制有效挤压了医药价格虚高,截至去年底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2600亿元,同时也促进了医药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提高质量上。
按照国务院最新要求,下一步,国家将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持续降低医药价格,让患者受益:
一是以慢性病、常见病为重点,继续推进国家层面药品集采,各地对国家集采外药品开展省级或跨省联盟采购。今年底前,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在每个省合计达到350个以上。
二是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三是保证中选药品和耗材长期稳定供应,加强监管,确保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医疗机构要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
四是落实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更好调动积极性。
不难看出,加速推进药品、耗材/器械集采,已经成为新时期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三医联动”,更好地推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促进“三回归”目标实现的核心抓手。去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提出要常态化制度化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持续扩大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推动集中带量采购成为公立医疗机构医药采购的主导模式。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医保改革不断纵深推进,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推动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持久的影响。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结构更趋科学合理,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临床疾病防治的需求;临床对于进口药品的依赖性有所缓解,创新药和优质仿制药鼓励作用明显,进一步助推医药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聚集度,政策实施对产业引领效果显著。
国采、省采联动
万亿市场洗牌加速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国家集采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从政策端到市场端正在重塑产业格局:密集推出的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药品集采,越来越多的化学药品和耗材正在加速挤出价格水分;同时,集采加快推动中国医药产业重构,仿制药行业集中度提高,创新药物占比提升,全产业链转型升级趋势明显。
从2018年11月至今,我国已经开展了六批全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实施范围从11个城市扩大到全国,采购内容从口服剂型扩展到注射剂型、从化学药扩展到生物药,医保局和企业之间的“灵魂砍价”场景一再上演:
2018年11月,国家组织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7个省会和副省级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25个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2%。
2020年1月17日,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开标。共有32个品种采购成功,共100个产品中选,平均降幅53%。原定122家企业参加,外资企业24家,产生中选企业77家,其中外资原研药平均降幅82%,仿制药平均降幅51%。
2020年8月20日,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开标,56 个品种被纳入,其中有85.5%的产品价格降幅在50%以上,这些产品的平均降幅高达68.68%。
2021年2月3日,第四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开标。此次采购产生中选企业118家,中选产品158个,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2%。
2021年6月23日,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开标。此次采购产生中选企业148家,中选产品251个,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
2021年11月26日,以胰岛素为采购对象的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开标,此次集采涵盖临床常用的二代和三代胰岛素,包括16个通用名品种。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90亿元。
药品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正在走向常态化,除了国家层面牵头的采购之外,由地方发起的联盟采购也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药品跨区域联盟采购有重庆等5省联盟、陕西等11省联盟、“六省二区”联盟、京津冀“3+N”联盟等17个联盟,共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牵头省份包括四川、广东、重庆、黑龙江等,参与联盟次数最多的省份(自治区)为山西、海南、宁夏、新疆、青海,参与的联盟数量达到10个。
耗材方面,截至2021年11月,省际跨区域耗材采购联盟达21个,共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值得关注的是,以临床需求为中心,“慢性病、常见病”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集采的重点。在前五批国采药品中,所涉及的主要为全身用抗感染药、消化系统和新陈代谢用药以及心血管系统用药,这些疾病均为临床常见病,前三大临床适应症领域甚至占据了近五成的市场份额;尤其是第六批国家集采,全面纳入二代和三代胰岛素,全年采购量达2.1亿支,最终共有11家企业的42个品种中选。
从终端需求看,围绕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的市场品种,药物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的巨大改善,将进一步改变市场格局。米内网预测,到2029年院内市场在“三医联动”系列政策影响下,预计将以每年2%~3%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约16000亿元,其中创新药占8000亿元,仿制药占4000亿元,中药和其他占4000亿元,“腾笼换鸟”趋势明显;与此相对,院外市场线上与线下零售药店规模将达到11500亿元,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等规模将达到4500亿元,院外市场将与院内市场达到同等规模。
第七批国采将至
近百个品种满足条件
随着第六批国采落下帷幕,第七批国采也正式进入众人视线。米内网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未被集采的过评品种中,有98个通用名药品过评企业数达3家及以上。若按近期业内消息所称,第七批国采的纳入门槛可能提升为4家及以上(4家过评或3家过评+原研),则有81个通用名药品已满足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带量采购所涉及的品种,可以明显发现注射剂数量正在增多。除此之外,在消化、心血管、内分泌等慢性病、常见病中,注射剂产品也占据着较为庞大的市场份额。按照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慢性病、常见病领域将成为下一阶段集采重点,这必将加大注射剂产品的市场考验。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注射剂过评数逐年递增,2021年以来已有超过500个产品(以药品名称+过评企业计)过评。截至2021年12月2日,在未纳入国采的过评注射剂(以通用名计)中,50个已满足3家及以上的竞争条件(3家过评或2家过评+1家原研)。
这50个注射剂在2020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合计销售规模超过600亿元,其中22个销售额超过10亿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剂、美罗培南注射剂、奥美拉唑注射剂年销超50亿元。
暂未纳入国采且满足条件的注射剂
(来源:米内网数据库,时间截至2021年12月2日)
从企业情况看,国内药企中,齐鲁、科伦、正大天晴、扬子江、豪森、恒瑞等企业涉及的品种数较多,这些企业在以往的国采中均有不俗的“成绩”;跨国企业中,辉瑞、阿斯利康、拜耳、诺华等均有多个注射剂在列。
全身用抗细菌药同样也是集采主要的关注对象,第二、第三、第五批国采涉及的药品分别有6个、7个、8个,累计有25个通用名药品已被纳入国采。米内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2日,全身用抗细菌药中,过评企业达3家及以上的通用名药品有16个。
过评企业达3家及以上的全身用抗细菌药
(来源:米内网数据库,时间截至2021年12月22日)
注:销售额低于3000万元用*表示
这16个通用名药品2019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合计超260亿元。其中,7个药品销售额超过20亿元,这些使用金额大的产品大概率会被纳入下一批国采。
行业普遍认为,国采已经吹响了药品全面降价的号角,医改红利已切实落实到老百姓身上。只有从药品价格的根子上铲除利益的基础,才能还原药价原本的面貌,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药品价格合理的关键点。于企业而言,带量采购是一柄双刃剑,把握住了就是企业难得的发展机遇;把握不住,无法解决危机,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局。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 扩大有效投资
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会议指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相关部门对标对表“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科学有效做好国家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和具体项目。目前44个专项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陆续印发实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力有序推动“十四五”专项规划实施。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有针对性扩大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这对顶住经济新的下行压力、确保一季度和上半年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实施。围绕粮食能源安全、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交通物流和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城市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建设,建立协调机制,做好融资、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列入规划、条件具备的项目要简化相关手续,特别是前期已论证多年的重大水利项目要推动抓紧实施,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使部分暂时没能就业的农民工有活干、有收入。指导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的地方加强工作,扭转投资不振状况。二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落到具体项目。抓紧发行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安排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撬动更多社会投资,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三要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承诺制、区域评估等创新举措。研究出台盘活存量资产的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近年来,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不断推进,用市场化机制有效挤压了医药价格虚高,截至去年底累计节约医保和患者支出2600亿元,同时也促进了医药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提高质量上。下一步,要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持续降低医药价格,让患者受益。一是以慢性病、常见病为重点,继续推进国家层面药品集采,各地对国家集采外药品开展省级或跨省联盟采购。今年底前,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在每个省合计达到350个以上。二是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三是保证中选药品和耗材长期稳定供应,加强监管,确保中选产品降价不降质。医疗机构要合理优先使用中选产品。四是落实集采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更好调动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