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 正文

集采大刀阔斧“降价”下,药企们的出路在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07  浏览次数:97
自2018年以来,全国集采已经进行了六轮,整个医药行业集采已经逐步走向常态化。纳入集采的品种范围正不断扩大,从化药到胰岛素,并且平均每轮中选的产品价格降幅基本在50%左右。这些集采药品的降价,有效降低了患者用药费用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实在的好处。但在集采大刀阔斧“降价”下,对于药企而言,挑战重重。
 
  一方面,由于集采降价,不少药企的利润受到了影响,尤其是仿制药企业。例如,北陆药业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2020年受国家集采影响,公司降糖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095.35万元,同比减少19.02%;信立泰也在2020年业绩报告中称,公司2020年业绩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带量采购,信立泰的产品泰嘉(药品通用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未中标,收入同比下降。
 
  另一方面,虽然集采中选企业放量效应明显,但并不是纳入集采就“万事大吉”。从公开信息来看,不少医药企业都出现了集采中选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断供被罚的情况。
 
  例如,2021年8月20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将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列入违规名单的公告》,因为断供集采,华北某药厂被列入“违规名单”,且未来9个月不能参与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活动。
 
  再比如,2021年今年9月,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报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失信等级评定结果,将两家药企在河南省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失信等级评定为“严重”。通报称,其中一药企的四个药品在河南省存在商业贿赂行为;另一药企的产品在河南省多次出现配送率低等供应问题,2021年5月至6月更是出现停产、断供等问题,且均未提前告知集中采购机构及采购单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约有20家医药企业都在集采中选后因种种原因,出现了断供的情况。不能保证市场供应。
 
  从趋势来看,医保控费仍是医改的主旋律。那么,在此背景下的药企们的出路在哪呢?业内认为,集采常态化之下,药品降价不可避免,短期内会对药企利润产生影响,但整体来看,医药产业的净利润率还是处于较高水准的。长远来看,集采政策也有利于让仿制药逐渐回归到价值本身,倒逼药企积极进行创新转型,经过前几轮的集采,目前市场已经能够提前做出反应。
 
  因此,药企应积极拥抱集采,科学控制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在保障患者群体用药的大前提下实现生存和盈利。对于受集采冲击的医药企业,需要补强产品线,可以是加强自身研发能力,也可以通过授权引入这一快捷的方式。例如,有药企为应对政策影响,积极主动开展了一致性评价工作,同时,抗感染业务不断加快创新转型,通过新产品引进,产业链整体能力提升,以应对可能的竞争加剧的风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