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 正文

药企跨界需谨慎 切勿“舍本逐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08  浏览次数:158
【前言】近几年来,制药行业玩跨界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各个药企纷纷效仿,涉足饮料、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尽管有些企业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药企跨界经营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以此需要格外谨慎。

国内多数药企玩跨界,都是基于资金力量较为充实,在产品研发、科技创新等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分析人士表示,纵观这些跨界发展的制药企业可以发现,其涉及的领域多是保健食品、功能性饮料或美容化妆品行业,这些领域都与药业有所关联,这也是对风险的一种管控。

 

事实上,不少知名的医药企业正尝试跨界,而且,跨度是如此之大。因“斯达舒胶囊”而走红的修正药业,斥资打造功能茶饮“修真茶园”品牌,进军茶饮料市场,还在同步推进婴儿配方奶粉;同仁堂推出了多款美容护肤产品,其面膜产品在北方市场已小有名气……

 

很多药企近年来都有进军“大健康”产业的趋势,将与药品关联度较大的化妆品、健康用品、保健品等纳入发展范畴,并将其视为突破发展困局的新出路。专家称,进入另外一个行业最大的风险就是行业壁垒,不一定是技术壁垒,很多是市场、政策、竞争等方面的风险。

 

专家认为,一方面现阶段消费者健康需求不断变大,另一方面国家出台的政策对药品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压制,在此背景下,药企出于自身对品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转型大健康市场,其实是顺势而为。

 

业内人士也指出医药企业现有的营销队伍、渠道和策略,都不能完全适用于消费品领域,因此还需要解决营销不适症的问题。而类似于江中集团、中恒集团等药企跨界白酒、房地产等领域,已经大大超出其风险控制范围,而中恒集团今年宣布退出房地产业务也已说明问题。

 

国内不少知名药企也纷纷打出“健康牌”,接连涉足饮料行业。制药企业之所以深耕保健美容饮品市场,其背后的逻辑在于,一方面,在各国市场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和增速都在下降,而功能性饮料份额却呈现递增之势;另一方面,随着药品利润空间的下降,医药公司不得不加紧布局多元化经营。

 

当前我国美容保健饮料的市场份额接近百亿元,其市场份额也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随着群众养生意识的提高,保健饮料有望成为未来饮料行业的主流系列,将以药企独资、药企和饮料企业合资或者饮料行业独资生产的“三大模式”存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专家建议,制药企业跨界扩张,不能盲目跟风,要有前提、有原则、有关键点的考虑和规划。一旦做出跨界的决策,建议引入营销外脑进行品牌营销策划,为药企跨界提供创新的品类调性、品牌创意和推广思路,帮助企业少走弯路。药企发展大健康产业固然是一条发展之路,但不应放弃其主业,应当从主业中延伸出来,不能舍本求末。

 

小编认为,药企进军保健品市场,一方面,需避免“舍本逐末”,在跨界经营时,要注重维护主打品牌;另一方面,药企通过提升增值能力,避免产品同质化问题。


 
关键词: 药企,跨界,医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