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医药企业登录科创板的热情如何?据悉,一方面有竞争优势的医药企业积极登录科创板,截至目前,2021年已有30多家生物医药公司科创板成功上市。另一方面增速有所放缓,据统计共有十几家家生物医药企业终止IPO,高于前两年总和。
药企科创板上市热情“升温”还是“降温”?(图片来源:制药网)
细分领域具有一定优势,超30家药企登录科创板
今年科创板聚集了75家生物医药公司,占科创板已上市公司的20.43%。截至目前,2021年已有34家生物医药公司科创板成功上市,数量明显高于2020年的28家和2019年的14家。
业内表示,今年登陆科创板的生物医药公司主要涉及化学制剂、体外诊断、医疗设备、疫苗等多个细分领域,这些药企在各自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如12月15日,登陆科创板的百济神州,成为国内在纳斯达克、港交所及上交所上市的全球性医药生物公司。资料显示,百济神州已实现旗下多款产品的商业上市,其中包括BTK小分子抑制剂百悦泽、PD-1单抗百泽安、PARP抑制剂百汇泽。截至11月百济神州商业化产品及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共有48款,包括10款商业化阶段药物,2款已申报候选药物和36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再如,11月登录科创板的荣昌生物,以创造药物临床价值为导向,为重大疾病领域提供临床解决方案。如今荣昌生物依托自主创建的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抗体药物偶联物平台和双功能抗体平台三大专业技术平台,已形成一体化、端到端的系统性药物开发能力。公司产品管线处于研发和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物达几十个,已具备强大的持续性新药项目输出能力,根据规划,今后几年内每年将有数个新药申报临床研究。
于11月上市的诺唯赞,现有200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000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拥有500多个终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高通量测序、体外诊断、医药及疫苗研发和动物检疫等领域。
据了解,这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上市后也受到投资者的持续关注。如诺唯赞近日获得了97家机构的调研,当中不乏景林、高毅、清池、富国等知名机构。百济神州、荣昌生物等企业更是备受市场关注。
监管趋严,药企科创板上市热情“降温”
据了解,已经上市的医药公司,形成了聚集效应,同时,这些科创板公司也持续加码研发,显露“硬科技”底色。但是,今年科创板医药企业IPO速度也有所放缓。
如11月25日,杭州索元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上海证券交易所随即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但是索元生物并不是个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0日,2021年共有14家医药企业因主动撤回、审核不通过等因素终止科创板上市申请,这一数量超过2020年全年的两倍,科创板医药企业IPO速度明显放缓。
此外有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全国共有132家医药企业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其中,2019年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的医药企业数量为37家,2020年增到了67家,但是到了2021年,这一数量则降至了28家。医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的热情正在逐步被“降温”。
对于科创板医药企业的“降温”,监管日渐趋严,或是一方面。如《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对申请企业的科创属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对营收复合增长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项目数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业内表示,随着科创板监管趋严,企业是否符合科创属性要求,在上市审核中愈发重要。而科创板门槛提高令部分医药企业“知难而退”。
除了科创板日益趋严外,相关政策的推出也使得“硬科技”的边界更加清晰,部分研发能力较弱的企业随着审核要求的进一步明确不再适合科创板。
不过,笔者获悉,如今也有药企选择换道上市。如福元医药,其2020年10月与中信建投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拟挂牌科创板,但在2021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出台后,公司决定转板上市,上市辅导登记备案由科创板转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