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以来,创新药企IPO频频“破发”,如12月10日,凯莱英、北海康成、迪哲医药三家医药企业同日登陆资本市场IPO,但这三家药企开盘即破发。随后12月15日,百济神州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一家开启“美股+H股+A股”三地上市模式的生物医药企业,但是百济神州IPO当天也未迎来开门红而是破发。
业内表示,随着资本市场对未赢利的生物医药企业打开大门,如今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涌向资本市场,但是面对投资者,药企也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商业化来兑现价值承诺。
据了解,为推动创新药的发展,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很多药企都开启了License-in、License-out模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已经有157项生物医药方面的交易。其中,license-in交易有98个,license-out交易有23个。
从license-in来看,今年公布了具体合作金额的license-in交易,超过1亿美元的达32个,超过3亿美元的有11个。其中,再鼎医药与MacroGenics合作开发四款双特异性分子,总金额达14.25亿美元,与Blueprint达成合作,获得两款新一代EGFR抑制剂大中华区权益,合作总金额近6亿美元;翰森制药与Silence Therapeutics合作开发针对三个靶点的siRNA,合作总金额达13亿美元。
而本土企业之间的授权交易也有不少,其中不乏交易金额较高的,如天境生物与济川药业达成近20亿元交易;恒瑞医药与基石药业针对抗CTLA-4单抗CS1002达成2亿美元交易,与万春医药针对普那布林达成13亿元交易等。
此外,有产品研发实力但缺乏自主商业化能力的企业也开始不断选择License-out。今年以来,百济、信达、加科思等企业的License-out均带来了可观的里程碑受益。
其中,荣昌生物与西雅图基因就开发和商业化其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达成的许可协议,以26亿美元的交易总额创造纪录;信达旗下抗癌药替雷利珠单抗的全球商业化携手诺华,双方也达成首付款6.5亿美元和总额高达22亿美元的授权合作交易。
而百济神州授权诺华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在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开发、生产与商业化权益,合作总金额达22亿美元。锐格医药与礼来针对GLP-1R靶点的许可达成合作,交易总金额达15.5亿美元。
据了解,近年来license-out被认为是创新药走出国门,被国际认可的一种表现,尤其是与跨国大药企的合作更加受到业内关注。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创新药产业刚刚起步,势必存在薄弱环节,当下通过License-in或License-out或是实现商业化的重要一步。
此外有分析人士也表示,对于任何一家创新药企而言,要想在市场上取得商业化的成功,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即产品管线、商业化能力、产能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