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全国集采,神经介入类器械成为下一个落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17  浏览次数:116
  近日,神经科学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商“神畅医疗”宣布完成A轮融资。神畅医疗全线布局神经科学六大疾病领域、聚焦神经介入与调控两条主线,治疗疾病覆盖出血及缺血性脑卒中、疼痛、癫痫、帕金森、强迫症等。     冠脉支架集采后,冠脉介入高利润时代不在,大量的冠脉支架厂家开始转向神经介入产品。截至2021年6月,国内至少有24家创新企业研发布局神经介入产品。资本市场对神经介入领域的青睐,也可以从此前密集融资窥见一斑。2020年至2021年6月,神经介入领域投融资事件数超15起,累计融资金额超15亿元人民币。     但是到了2021年下半年,资本走向冷静,神经介入市场投融资热度有了明显的降温。投融资事件仅4起,曾经是“当红炸子鸡”,如今风口在消失?原因何在?     万物皆可集采,神经介入集采大幕拉开     此前从未被集采光顾的神经介入在下半年成为集采品种,先后被河北、浙江纳入集采。进入集采也就意味着产品利润迎来跳水,行业也将迎来诸多变化。     今年8月,河北省对弹簧圈带量采购发布征求意见。11月3日,河北省医保局发布《河北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弹簧圈(颅内)﹞》,预示着神经介入类耗材集采拉开帷幕。     9月,浙江省发布文件计划对神经介入专用微导管进行带量采购。目前两省都已完成带量采购。     集采仿佛在神经介入行业投下“深水炸弹”,顿时风声鹤唳。资本逐渐回归理性,投融资热度迅速褪去。     深陷同质化“内卷”,资本开始优胜劣汰     虽然神经介入国产化率极低,但从这两个产品入选集采品种来看,集采不仅考虑国产化率,同时也考虑参与企业的数量。     近两年来,神经介入器械国产产品获批数量激增,2020年全年注册量达到25件,主要集中在弹簧圈、中间导管、颅内球囊、取栓支架、微导管等,其中弹簧圈已有9款国产产品上市。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扎堆快速跟进,诸多同质化产品开始市场竞争,而能解决临床痛点的产品却寥寥可数,更多的国产企业往往打的是国产替代的幌子,仅仅从“代工1.0”向“代工2.0”进行转变,如导管,直接从国外进口半成品,然后在国内进行组装、贴牌、拿证。神经介入企业的发展思路依旧延续快速拿证、快速产品上市的策略,底层能力极大缺位。     对于资本而言,此前已在神经介入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伴随优质企业逐步完成上市,以及创新门槛的持续提升,在没有太多创新产品出现情况下,资本开始优胜劣汰。     资本拥抱创新,行业将步入快车道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具备创新力的神经介入企业则迎来暖流。如前文提到的神畅医疗,据了解,在神经介入方面,神畅医疗是业内唯一同时具有手工编织和高端机械编织能力且全线自主研发的国产公司。目前已创新研发密网支架、辅助支架、瘤内栓塞装置等脑卒中出血类产品,抽吸装置、导管、导丝等脑卒中缺血及通路类产品,数款产品技术全球领先,多款产品已进入临床,是国内第一家神经科学赛道全线布局。     其他诸如归创通桥、沃比医疗、励楷科技、心凯诺、赛诺医疗、美诺微创等优秀神经介入企业也有多款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竞争力产品。截至12月,2021年我国至少有22款神经介入产品获批。     时代大幕已起,神经介入产业发展也将逐渐步入快车道,未来谁将在这个舞台上唱主角,且行且看。
 
关键词: 集采;医疗器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