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大量药物专利到期、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生物医药产业在研发模式、商业模式、产品形态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
如今,产业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产业融合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产品,其中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融合尤为明显。据普华永道预测,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将达230亿美元。信息技术公司的介入无疑将会使现有生物医药产业格局发生改变。
在产业变革过程中,个体化医疗渐成焦点。它可针对不同患者独特的个体特征,提供快速准确的诊疗方案和一系列健康医疗服务。市场调研机构BBCResearch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个体化医疗的技术市场将从2009年的114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92亿美元。
从2012年到2016年,专利到期的“重磅炸弹”药物全球销售额高达2550亿美元。2010年中国生物产品销售额达15亿美元,其中6.7亿元来自于生物仿制药。据市场研究公司IMS预测,中国仿制药市场增速为25%,仿制药将占中国市场处方药的90%以上。如今跨国公司巨头纷纷抢滩中国仿制药产业,行业竞争新格局正在形成。
目前,生物医药正在成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新增长点。
2012年7月,国务院出台《“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生物产业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从0.6万亿元跃升至1.6万亿元。据估计,“十二五”末,生物产业产值将达到4万亿元水平,其中生物医药部分产值将达3.6万亿元。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秘书长吴朝晖表示,目前需要攻克的一大难点就是如何让生物医药既高效又廉价。“只是廉价但效果不好也不行,现在很多效果不错的生物药价格昂贵而且依赖进口。”
作为行业协会负责人,他期待国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在生物医药创新方面。
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与生物医药相关的“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坚持创新驱动、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国际竞争力等重点发展方向。
在我国对健康产业投入力度正逐步加大、“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持续实施的环境下,有望研制一批具有重大创新的生物医药,实现从仿制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
为解决我国医药产业多、小、散、乱现象,从2008年开始,医药行业政策就引导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特别在2011年发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作为重要任务,目标就是要提高产业集中度。
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探索国际合作发展新模式,加快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快国际化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十二五”规划中明确的重要任务。延长原料药产品链、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制剂效益、发展国际化制剂市场将成为中国医药产业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