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 正文

创新药持续迎来“灵魂砍价”,企业亟待转变竞争思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16  浏览次数:88
不久前,2021年新一轮医保谈判结果出炉,其中有27个创新药实现上市当年进入医保,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对于创新药而言,通过“以价换量”被纳入医保,利好创新药放量,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发展。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心,随着集采、医保目录调整的推进,创新药将持续迎来“灵魂砍价”,在药品降价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创新药企业或面临压力。例如,恒瑞医药2021年半年报显示,其拳头产品PD-1单抗(卡瑞利珠单抗)今年上半年由于执行医保谈判价格,降幅达85%,加上产品进院难、各地医保执行时间不一等诸多问题,上半年销售收入出现负增长。
 
  据了解,创新药的成本主要由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三部分组成,其中又以研发成本占比居高,短期内,创新药想回收这些成本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以“九期一”为例,这款老年痴呆新药在国内上市之前进行了22年多期大样本患者人群研究,投入近30亿元,而目前该产品的年销售额仅有2亿元左右,明显需要很久的回报周期。进入医保后,药品价格下降,虽然可以得到放量,但企业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例如成本控制、后续研发、同类产品竞争等。
 
  那么,在创新药降价背景下,企业该何去何从呢?有行业人士认为,企业亟待转变竞争思路。“不能一直被动处于价格战中,企业应该将视野放大。”其指出,例如在药品种类上,可以避开目前拥挤的化学创新药赛道,选择中成药和生物药,即便是在化学创新药赛道上,也有可以攻克的除了肿瘤之外的领域,比如白血病等。
 
  另外,企业也可以积极拥抱国际化,让创新药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大规模的国际临床研究,从而缓解企业在国内市场面临的高成本、低回报的压力。“国内创新药大幅降价可能会使研发成本回收周期延长,而采取适合的海外定价策略,有望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回收成本。”
 
  近年来,本土药企包括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康方生物、传奇生物、和黄医药等药企的创新加速,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1月,共有23个创新药品种获批上市。从2015-2021年国内1类新药获批的数量来看,可以说是逐年增长,其中,1类新药NDA数量维持高位,创新药加速国际化进展,MRCT数量持续增长,本土创新国际化趋势正在加剧。业内预计,2022年将成为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关键一年。
 
  当然,除了药企做出自身策略以外,业内也呼吁引导资本市场加大对自主创新能力强大的本土上市企业的后续增发提供支持,确保不因短期股价波动而影响研发资金稳定性。同时,政策端也需要持续发力,目前国产创新药的扎堆情况较为严重,政策上可以鼓励企业实现具有含金量的创新发展。
 
  实际上,政策端已经在推进临床价值导向淘汰低水平重复创新。例如,2021年11月,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在对照药学/方案选择上提出更高要求,限制大量重复甚至是me-worse的创新药推向临床,维护患者利益。随着这一新规的发布,业内认为创新药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和壁垒的创新药产品将更具备战斗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