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金嗓子因突然宣布退市而引发的股价下跌仍在继续。收盘报2.68港元跌0.37%,市值不到20亿港币的金嗓子今日也进了热搜榜,资本市场仍在表达情绪。上市6年以来,金嗓子股价曾从每股最高6元多下挫至1元多,市值最多缩水达90%。从当前股价来看,已非常接近其公布的私有化价格,这家耳熟能详的品牌药企最终选择以退市的方式面对现实。
上周五(10月29日),在港交所给出的最后期限前,金嗓子拿出了私有化方案。按照其公告的描述:“其要约人(一间由创办人控股公司及亚赋控股公司间接全资拥有之公司)与本公司以通过协议安排方式将本公司私有化,并按每股计划股份2.80港元注销股份。”公告还称,金嗓子将于2021年12月15日上午九时正撤销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届时金嗓子正式退市。
三大因由背后的隐忧
私有化、退市仅是表象。
如果翻开金嗓子9月份公布的2021年半年报,或许能看得更深。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金嗓子营收共计约3.7亿元,同比增长83.1%;净利润8150万元,同比增长415.8%。看似与这突如其来的退市决定格格不入。
不过,这份半年报同时用不多的篇幅披露了另一个现实:“自1994年以来,该集团已成功开发31款新产品,其中金银三七胶囊等8项为药品、21项为食品、1项为保健食品及1项为医疗器械产品。”但值得注意的是,直至2021年上半年,金嗓子喉片仍是销售和业绩的主力,销售额仍旧占收益总额近九成。
手里有新产品,但利润却高度集中,原因何在?
显然,产品结构单一仍是最大的掣肘。其财报显示,金嗓子喉宝和金嗓子喉片仍是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没有之一。金嗓子为提高业绩,采取变相提价实际减量的策略,将20片/盒改为12片/盒,金嗓子净利润虽有增长,但销量整体却呈下滑趋势。归根结底,就是产品梯队失衡所致。
而缺乏产品梯度的企业往往都选择了多元化探索。只不过,金嗓子没有踩在点子上。与当年的贵州百灵相似,上市后的金嗓子也进入过快消领域。2016年推出草本植物饮料,沿用广告轰炸的策略直接导致营销费用大增,未能从中找到支点。2019年金嗓子还推出金嗓子肠宝,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管理不规范所致。和许多家族企业一样,金嗓子同样面临着企业管理难题,导致整体竞争力下降。此外,因缺乏企业诚信,而数次陷入诚信风波。如发展初期,金嗓子凭借罗纳尔多广告而声名鹊起,但也因此陷入企业诚信争议。随后,不同的官司让金嗓子的声誉受损,企业也逐渐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这些因素都是金嗓子退市的根由,值得深思。前不久,同济堂收到来自中国证监会的处罚通告,借壳上市的湖北同济堂可能遭强制退市。2020年4月,同济堂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调查。而剖析这个案例,同济堂也是多元化布局健康产业园、健康旅行、房产置业等产业集群。从百亿营收到巨额亏损,同济堂突然爆雷。可见,上市不是终点,如何构建持续的盈利能力才是走多远的关键。
创新布局已显现赛道分化
那么,永续的盈利构建能力如何获得?换一个角度或许更有说服力。2020年,药审中心审评通过批准IND申请1435件,较2019年增长54.97%;审评通过NDA共208件,较2019年增长26.83%。其中,通过创新药NDA的有20个品种。创新才能为以医药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蓄能。
当然,创新也是分赛道的。梳理近几年CDE批准的新药,可以看出端倪。举个例子:截至10月20日,今年被纳入药品上市许可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的药品数量达到83个(以受理号统计),包含52个产品(以药品通用名)。通过分析,52个产品中,新药上市申请达到49个,占比94%。如豪森药业关于甲磺酸阿美替尼片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申请,百济神州关于注射用司妥昔单抗用于HIV治疗的申请等。其次是因“符合儿童生理特征的儿童用药品新品种、剂型和规格”而被纳入的药品达到9个。如长春金赛药业开发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等。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共批准儿童专用药和增加儿童应用的药品26个,同比增长36.8%。更为热门的是肿瘤领域,与肿瘤相关的药品高达35个,占比68%。临床急需、创新价值高的新药备受追捧。
不少创新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多达到营收20%~30%,达到10亿~30亿的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销售驱动做大的传统药企,依靠广告轰炸做大产品,但在创新上往往极不重视,普遍的状态就是,产品结构单一,对核心产品依赖程度大,缺少研发创新能力,就像金嗓子一样,缺少发展后劲。面临同样处境的企业还不在少数,如以主打产品命名的上市公司莎普爱思同样陷入困境,三力制药的开喉剑喷雾剂单品均占主营收入比重的90%以上,但其研发投入几乎可以忽略,年研发费用仅在百万级别。在集采成常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竞品企业研发水平的逐渐提高,依靠销售驱动的单一产品打天下的药企面临挑战。与之相比,在新赛道上,豪森、丽珠集团等企业发展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