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上半年涨价热潮伴随中药材生产过剩、需求下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17  浏览次数:108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中药材行业也不例外。本文对2021年上半年国内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解读和梳理。     农产品涨价波及中药材     相对于疫情对国外经济带来的震荡,我国经济率先恢复,成为全球抗疫的中流砥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速高达12.7%,领跑全球。但因全球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暴涨,波及中药材市场。截至今年6月30日,国内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上涨8.48%,达到2545.67点,但这一涨幅仍低于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的涨幅。值得注意的是,进入6月中旬后,国内中药材市场行情呈加速上涨态势。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我国居民对中药材的关注度相对下降。笔者查阅百度中药关注资讯指数变化曲线发现,2021年,“中药”一词处于低频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居民逐步以平静心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另一方面,中成药消费相对萎缩,导致居民对中药类信息关注度明显下降。     在居民对中药类信息关注度下降的同时,中药材市场行情之所以呈上涨态势,主要与气候直接相关。今年上半年,北方部分地区连续出现暴雨和水灾,南方部分地区相对干旱,则成为游资炒作的“噱头”。     生产种植连续增长     通过天地云图中药大数据分析发现,近10年来,就中药材而言,无论是基地建设还是种植面积都保持高速增长。云南、贵州、重庆、广西、甘肃为热点省份,注册合作社达28.3万家,种植基地超过1.2万个,且主要是在近5年内落成。     据了解,2008年—2020年,国内中药材生产基地合作社建设火热,新注册数量年均增长率高达16.67%。但在2018年出现小幅度回落后,从2020年开始,由于中药材价格上涨,基地合作社建设再次升温。数据统计发现,2020年上半年,铁皮石斛、白及、牡丹和栀子等品种种植热度快速下降,但百合、山药、石斛、金银花、菊花、重楼、柴胡和半夏等品种生产仍需大幅度调减,否则可能导致药贱伤农。到2021年上半年,中药材生产基地合作社数量达2.4万家,同比上涨6.78%。     目前,新增实体数量集中于中药材生产基地合作社建设,其中中药材生产种植、中药材林业和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的实体增长位居前三位,说明中药材生产热度增加(详见图)。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材水产养殖中增长最快是水蛭养殖,热度再次反弹。     按照新增实体来源省份来看,安徽、云南、湖南、河北、甘肃和四川等药材产业大省位居前列。新疆、内蒙古和东北三省虽然新增实体数量靠后,但单体种植规模较大,故这些区域新增产能同样不容忽视。进一步细分到地市,亳州、阜阳和宿州位居前三,邵阳、定西和保定等地新注册数量也较为靠前,说明传统药材市场经营者已积极向产地转移,便于生产基地建设、采购等。再细分到县市,除了药材市场周边地区外,发现新增产地分布与近两年热点品种紧密关联,如永城西红花、岷县当归、马关黄精、永胜红花、襄汾地黄等。     通过中药材新产地与品种大数据匹配后发现,与去年同期热点品种相比,除了蜂蜜、花椒和艾草等大宗品种外,石斛、人参、金银花、重楼、菊花和黄精等品种的注册数量明显靠前。     行情火爆存在泡沫     从需求渠道占比看,中成药临床、中成药OTC和中药饮片依然是中药材需求的三大渠道,但三者占比下滑到65.28%;同时,电商、线下食材和中兽药消费强势崛起,中药提取物、保健食品和出口下滑明显。     从临床渠道来看,2020年重点城市公立医院中成药市场销售额近300亿元,同比下滑超过10%。今年以来,市场逐步回暖,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大涨29.33%,但环比小幅下降。从品种排名来看,由于控费降价,多个中成药品种进入重点监控目录,使得销售排名产生大幅度变化。特别是血栓通、血塞通、丹参川芎嗪和醒脑静注射液销售量大幅下滑,造成三七、川芎和郁金等原料需求明显萎缩,其中三七在中成药需求渠道下降20%以上。     在中药饮片方面,从销售品种上看,上半年鱼胶、鲜虫草、燕窝等贵细品种销量上升,价格涨幅明显;但大枣、党参、无花果和香菇等普通药材销量整体增幅较小,多个品种在6月份甚至出现了同比、环比下降的情况。     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药食同源小食品、养生茶、滋补组合、枸杞、蜂蜜类产品销售量靠前。其中,蜂蜜产品、滋补组合、枸杞产品、西洋参、鱼胶、荷叶、山药、山参/鲜山参消费增长较快;其他品种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据中国海关相关数据,在出口方面,2021年第一季度,中药材出口量明显增长,但随后回落。截至2021年6月份,出口量同比下降3.14%。     通过对需求端的大数据分析,笔者发现,中药材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但由于囤积炒作行为,药材行情看起来极为火爆。事实上,当前的药材价格并不能反映真实需求,存在一定的“泡沫”。     下半年趋势预判     近30年来,国内中药材供应长期处于“买方市场”,与此同时,中药企业则纷纷走向原产地参与核心原料采购,甚至大规模建仓存储,对自身核心原料控制力明显加强。但大型中药企业在掌控品种的同时,客观上也推动了中药材的整体行情。     笔者认为,目前中药材市场通胀高点已现,供给明显过剩,需求相对下滑,而在需求企业又纷纷建立自身库存的背景下,未来产业可能会出现滞胀到下行的转折。一方面,会导致生产端部分过剩品种继续扩大种植;另一方面,最终将套牢多数缺乏销售渠道的外部资本,以及高位入仓的最终接盘者。     笔者预测,中药材行情拐点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出现,关键要看外部因素的变化:     一是本波涨幅最终超出了预计水平,将对2021年下半年的上涨压力造成提前释放,从而降低下半年整体上涨幅度。     二是下半年行情大概率会出现回调,但下行的时间点和下行幅度,关键要看国际资本泛滥情况能否得到遏制,同时气候变化、疫情发展以及人气聚集程度都会给中药材价格带来影响。     三是今年的特殊行情,可能造成今后2~3年市场行情的滞涨甚至是低迷。     总体来看,产地商贩、流通商、需求企业和炒货资本纷纷涌向中药材原产地。一方面,产地合作社和供货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另一方面,至少在今年下半年,产新涨价仍将是常态。     从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来看,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仍将持续较长时间。中医中药在抗疫中彰显了独特优势,在此背景下,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广藿香、苍术、茯苓等品种的需求量将得到不断放大,部分存在供需缺口的品种,不排除在短期内价格暴涨,甚至出现断供的可能。     随着产地趁鲜加工政策的逐步放开,必然会诞生一批基于道地药材产地的单品种、区域优势品种饮片企业。这类企业可能是中药龙头企业去产地投产的企业,更多的可能来自于传统产地初加工企业甚至是个体户。     一场中药产业链的深层次变革有望就此启动。在此过程中,立足于城市需求端的饮片企业,既无资源优势又无成本优势,处境相对尴尬,亟待转型升级。建议这类企业不妨尽快与优质道地产地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或联建可溯源生产基地、初加工基地,打造互利共赢的生态圈。      (本文摘编自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中国中药协会种养殖专业委员会联合编撰的《2021年上半年中药材产业发展报告暨下半年预测》)
 
关键词: 中药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