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有消息显示,阿斯利康公布了部分业务架构的调整方案:及县肿瘤业务将并入肿瘤事业部;及县非肿瘤业务将单独成立为及县慢病业务部;合并现有心血管及代谢事业部和肾脏业务部,成立心血管、肾脏及代谢事业部。该方案自2021年11月15日起生效。
从此次调整来看,阿斯利康县域业务迎来较大变化。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有消息称,阿斯利康及县业务部负责人杜浩晨离职加入百济神州。今年第三季度,阿斯利康中国业务销售额以固定汇率计算仅增长2%。作为排头兵,未来阿斯利康县域市场表现或将受到更多关注。
县域市场“难啃”
近年来,阿斯利康一直持续加码县域市场,其在县域市场配置的人员数量和占比,远超大多数跨国制药企业。据了解,阿斯利康县域团队成立于2015年7月,成立之初只有148人。同一年,杜浩晨担任及县业务部全国负责人,组建并带领阿斯利康及县团队,执行了扩面下沉战略。2020年,阿斯利康扩大了肿瘤的县域团队,肿瘤团队从100~200个人扩编到1200个人。截至今年,阿斯利康的县域市场团队已扩增至4000人。
而此次业务调整中,阿斯利康及县肿瘤业务将直接并入肿瘤事业部。虽然对于其为何调整、调整后队伍规模是否改变还尚不知晓,但是,县域市场的开拓难度确实有目共睹。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王磊曾评价,县域医疗市场目前还是比较难啃的骨头。有分析认为,以肿瘤市场为例,县域市场的肿瘤药物用量少,原因是没有患者,很多肿瘤的患者根本不在县域治,去了地市。
不过,对跨国药企来说,县域市场仍然具有不小的吸引力。2020年上半年,阿斯利康中国营收逆势增长14%,该公司称,增长的部分主要来自县域市场。不久前,随着彭振科正式履职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总裁,辉瑞也加大广阔市场开拓,成立了独立的事业部。在刚刚结束的进博会上,“广阔市场战略合作平台”在辉瑞展台正式发布,旨在结合县域市场发展需求,建立以医共体为载体的县域生态圈。
除了县域市场调整,今年以来,阿斯利康也在加快业务架构调整,此次同步合并了心血管及代谢事业部和肾脏业务部。此前,阿斯利康已对消化和呼吸雾化业务进行合并,成立消化及呼吸雾化业务部,并成立罕见病业务部。
在业务调整的同时,阿斯利康也有多位高管离职:10月,阿斯利康中国消化及呼吸雾化业务部助理副总裁何益敏为了寻求外部职业发展机会,决定离开公司;9月,阿斯利康原东区RGM、销售顾问委员会主席张岸巍离职;8月,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数字化与商业创新部负责人徐晶决定寻找外部职业发展机会;7月,原阿斯利康中国消化及全产品拓展业务部总经理董莉君宣布离职。
中国区业务增速放缓
近几年,阿斯利康中国区的业务表现抢眼。众多跨国药企中,阿斯利康2020年以近54亿美元的收入稳坐中国头把交椅。不过,随着国家集采、医保谈判等政策深化施行,业务增速受到影响。
11月12日,阿斯利康公布了第三季度的财报,Q3总营收9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0%;净亏损为16.5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盈利6.51亿美元。按地区划分,新兴市场营收31.59亿美元,同比增长48%;美国市场营收34.71亿美元,同比增长53%;欧洲市场营收19.18亿美元,同比增长52%;中国业务销售额以固定汇率计算仅增长2%。
具体到肿瘤领域,奥希替尼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销售额增长6%,达到10.12亿美元。不过,阿斯利康提到,受3月份新版医保目录落地影响,一线适应症医保准入带来的患者增多尚未能完全抵消其降价带来的影响,奥希替尼三季度在中国的销量低于二季度。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增长了87%至2.11亿美元,仍处于迅速放量期。在今年医保谈判中,度伐利尤单抗能否成为首款纳入医保目录的PD-L1单抗也受到关注。
在心血管、肾脏及代谢领域,达格列净表现强劲。今年,达格列净在新兴市场的销售额增长80%达到8.77亿美元。达格列净纳入中国医保后的患者需求增加已经抵消了降价的影响。而替格瑞洛由于受到集采影响,下降明显,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大降35%至2.56亿美元。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组织架构调整、业务线剥离与合并、更换高管等一系列举措已成常态。11月12日,强生发布公告称,计划拆分重组现有的三大业务:制药与医疗器械业务合并,消费者保健业务独立,分别成立两家上市公司。
强生的分拆也并未让业界感到过多意外。2016年,辉瑞计划分拆其消费者健康部门,2018年与GSK共同成立消费者保健公司。今年6月,GSK宣布将于明年完成消费健康业务剥离。
2020年,强生总收入高达830亿美元,药品贡献了55%,28%来自医疗设备,消费者保健贡献了17%。对于分拆,强生表示,新的强生公司仍将是世界上最大、最具综合性的医疗健康企业之一,将专注于生物制药及医疗器材创新与技术,将带来更多医疗解决方案,包括制药领域的兆珂(Darzalex)、安森珂(Erleada)、亿珂(Imbruvica)、喜达诺(Stelara)、特诺雅(Tremfya)等,以及医疗器材领域在介入治疗、骨科、外科和全视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预计在2021年取得近770亿美元的营收。具体到中国市场如何调整,我们也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