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前沿科技 » 正文

可监测感染的智能手术缝合线问世技术即将商业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05  浏览次数:129
    外科手术缝合线不再是没有生命的简单丝线了。现在,研究人员已经给它们包裹上了能监测创口及加速愈合的传感器。

  这种电子缝合线内含高分子聚合物或丝线,并和超薄硅传感器整合在一起。它们不仅能够穿过针眼,而且在动物试验中,研究人员还能让它们系住皮肤、拉紧、打结,与此同时,装置也不会降解。

  这种缝合线能准确地测量温度,而温度升高表明有感染。为伤口加热可以促进愈合也是已知的事实。智能缝合线的发明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约翰•罗杰斯(JohnRogers0)设想,还可以在缝合线上装载能提供电刺激的装置来愈合伤口,“最终,最有价值的将是能通过这些装置程序化地给药,”罗杰斯教授说。研究人员可以用注入药物的聚合物覆盖电子缝线来做到这点,温度升高或电刺激都会导致化学物质的释放。

  智能缝合线技术被发表在Small杂志的网络版上。它依赖硅基器件来弯曲和拉伸。罗杰斯和他的同事们用硅胶膜、金电极,以及可以弯曲缠绕,并只有几百纳米厚的电线打造了这一装置。这项技术也被用于充气导管和医学刺青中,并已被罗杰斯参与创办的、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公司MC10商业化。。

  研究人员首先用化学物质从硅晶片上切下一片极薄的硅。通过一个转印图章(rubberstamp),他们将纳米硅胶膜翻转到高分子聚合物或丝线上,然后把金属电极和电线沉淀在膜上,并且用环氧树脂涂层包裹整个装置。

  研究人员为缝合线装上了两类温度传感器。一类是随温度改变电流输出的硅二极管;另一类是随温度改变其电阻值的铂纳米膜电阻。同时,微加热器就是简单的细金丝,当电流通过时它们即能发热。

  罗杰斯说,这一装置中的所有材料都可以在人体上安全使用,而最大的挑战在于使缝合线变得柔韧有弹性。硅是脆的,所以把纳米膜做得尽可能薄并用缠绕的方式排列它们,是获得弹性的关键。将硅放在缝合线顶层的环氧树脂与底层的高分子聚合物之间也至关重要。“当你弯曲整个缝合线时,顶层承受的是张力而底层承受的是压力,但中间位置所受的力却很小”,罗杰斯说。

  研究人员已经在老鼠皮肤的切口上测试了缝合线的弹性力学及韧性,但还未在动物身上测试温度传感及加热功能。他们也在研究如何无线控制装置。(中国测控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