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来喜讯:该院研发的血管可回收支架获准进入临床,成为国际上第一个进入临床应用的外周血管可回收支架。
专家介绍,目前治疗血管梗阻多采用球囊扩张成型或永久性血管内支架置入技术,但单纯球囊扩张成型术后容易病变再发狭窄,而永久性内支架因异物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再度狭窄。同时,内支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暴露内皮下组织血小板沉积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狭窄复发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外周血管置入内支架再狭窄率高达25%,静脉系统置入内支架的再狭窄率更是居高不下。
有关专家表示,对于血管内血栓或血管狭窄合并血栓者,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术中取栓、溶栓及支架压栓治疗。溶栓治疗更适于新鲜血栓;支架压栓主要适于混合血栓即亚急性或慢性血栓的治疗,但因永久性支架置入压迫血栓有可能阻塞导致血管再狭窄,因此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根治血管阻塞和合并血栓的方法一直是临床科研的目标。
早在2006年,该院科研团队刻苦攻关,反复实验,设计出一种可回收滤器式血管内支架,并获得国家专利。此后,在动物实验基础上,他们开始尝试进行可回收内支架压迫血栓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经过10余例患者的临床应用,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胸外科》杂志上。
随后,该院扩大临床应用研究,并对全部病人进行了1~5年的密切随访观察研究,证实了下腔静脉可回收内支架的中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其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血管与介入放射学》杂志上。(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