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每天排出的一些废物有可能成为强大的脑细胞来源用于研究疾病,甚至有一天还可能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相对简单的方法将人体尿液排出的细胞诱导生成有价值的神经元。
研究论文在线发布于本周的《自然—方法学》(Nature Methods)杂志上,Nature官网第一时间对相关成果进行了新闻报道。这一技术没有涉及胚胎干细胞。众所周知,当移植到人体时胚胎干细胞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例如肿瘤形成风险。新技术利用的是尿液中的普通细胞,研究人员将它们转化成了神经祖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相比当前的方法,这些前体细胞可帮助研究人员更快地生成来源于患者、满足个体需要的细胞。
研究人员通常是通过重编程培养的皮肤细胞和血液细胞来生成诱导多能干(iPS)细胞的,iPS细胞可以进而形成机体内所有的细胞。但尿液是一种更加方便的来源。
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干细胞生物学家裴端卿(Duanqing Pei)和同事们在以往的研究中证实可将尿液中的肾上皮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
然而当时研究小组采用的是细胞重编程的一种常用技术——利用逆转录病毒将多能性基因插入到细胞中。这改变了细胞的遗传构成,有可能使它们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在新研究中,裴端卿及同事们利用了不会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的载体来导入基因。
在他们的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仅在12天时间就生成了与多能干细胞相似的,来自尿液的重编程细胞圆形克隆,将通常生成iPS细胞所需的时间缩短至一半。当进一步培养时,克隆呈现出与神经干细胞相同的玫瑰花环(rosette)形状。
无肿瘤风险
裴端卿和同事们将细胞转移到神经元生长培养基中,发现这些重编程细胞在实验室中进一步生成了功能性的神经元。
当研究小组重复这一实验,并将这些细胞移植到新生大鼠大脑中时,细胞没有形成肿瘤。相反,研究人员在4周后检测大鼠大脑,证实细胞呈现出神经元的形状和分子标记物。
神经祖细胞能够在培养物中增殖,由此研究人员可以生成大量细胞供实验所用。获得足量的细胞此前一直是这些“直接重编程”技术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相比生成及诱导iPS细胞分化,新技术能够更快地生成神经元。
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医学遗传学家James Ellis说:“这肯定能够加快研究的速度。” Ellis主要利用患者特异性的iPS细胞从事自闭症谱系障碍研究。
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遗传学家Marc Lalande说:“新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从几乎所有患者处获得这些尿液来源的细胞。”
他表示:“我们从事儿童疾病研究。相比抽血,从孩子那里获得尿液样本更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