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药物是介于小分子和蛋白质药物之间的一种特殊药物,相对于一般的小分子化药,其具有活性和安全性高、特异性强、确定性好、成药性好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前景广阔,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多肽药物行业均出现了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数据显示,我国多肽药物市场销售额在2020年已达到357.8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387.1亿元。随着我国鼓励创新药研发、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系列政策出台,预计未来国内多肽药物市场将进一步扩容。
目前我国已上市多肽药物达40余种,主要涉及免疫、消化道、抗肿瘤、骨科、产科、糖尿病和心血管等七大领域。业内指出,罕见病、肿瘤和糖尿病将是拉动多肽药物市场增长的“三驾马车”。
以糖尿病领域为例,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患者数量高达1亿人之多,这一数据意味着,每10个中国人当中,大概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并且近年来随着国内生活节奏加快、习惯发生改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还在提升。
《健康中国 2019-2030》指出,到 2022 年和 2030 年,18 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 50% 及以上和 60% 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 60% 及以上和 70% 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随着国内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对治疗需求的扩大,以及政策规划的发布,将拉动糖尿病药物市场持续增长。其中,利拉鲁肽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靶点,根据米内网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利拉鲁肽的销售规模呈现稳定上升态势,2020 年市场已经达到13.4亿元。并且从销售终端来看,利拉鲁肽自2015 年进入零售渠道以来,销售规模持续上升,从当年的0.61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1.1 亿元,预计在处方外流等政策趋势下,零售销售还将有望上升。
再比如在肿瘤领域,偶联药物是近年来发展的热门领域。其中,抗体偶联药物(ADC)药物发展如火如荼,国内从事该领域的企业已超过40家,包括有荣昌生物、东曜药业、乐普生物、康诺亚、嘉和生物、百奥泰等,整体一派欣欣向荣。有数据预测,国内ADC市场到2024年及2030年将分别达到74亿及292亿的规模,2024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5.8%。
值得一提的是,ADC赛道已经越趋拥挤,研发管线扎堆,俨然红海一片。选择其他有潜力的偶联药物,或有利于药企实现更好的“弯道超车”。据了解,多肽偶联药物(PDC)在癌症中的临床应用正不断被探索。这类药物相较于ADC药物,具有分子量小、肿瘤穿透性强、免疫原性低、利用固相合成法可大规模合成、生产成本较低、相对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等优点,有望成为下一代靶向抗肿瘤药。
目前,PDC仅有两个药物获批上市,在研管线并不多,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已有至少4家医药企业在布局研发PDC相关产品。业内认为,未来随着更多扎实有潜力的药企布局该领域,有望进一步带动多肽药物行业市场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