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国际化的一大难题是,很多中药的疗效缺乏客观的临床评价标准,因此国际医学界对中药的疗效争议较大。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25日表示,引入国际通用的循证医学方法研究中药疗效,有助于促进中药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国际化。
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很多中药在临床用药方面缺乏现代循证医学研究证据,严重阻碍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药在选择循证医学验证其疗效。25日,一家制药企业生产的中成药“稳心颗粒”循证临床试验研究成果发布,研究证明这种药对“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疗效确切”。葛均波说,中西药的指导思想不同,中药循证医学研究就是根据西方医学的指导思想做中药的临床研究。
“稳心颗粒”循证医学临床试验2010年启动,由葛均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任医师华伟等为主要研究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60余家三甲医院参与。
华伟说,“稳心颗粒”循证医学临床试验共收集到2400例病例,严格按照循证医学试验标准进行,这种与国际接轨的医学研究为我国中药临床研究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对促进我国中药现代化、走向国际化意义重大。
卫生部心血管病中心医学研究统计中心教授李卫说,在国内很多中药的疗效指标都不是客观的,这正是国内患者感觉“很有效”的中药不能得到国际医学界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专家表示,未来中药可学习借鉴“稳心颗粒”及其他中药在循证医学研究方面的经验,按照国际通用认可的方法和标准,对中药进行临床评价,这对于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记者胡浩、李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