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前沿科技 » 正文

我科学家发现一全新内含子长非编码RNA产生机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31  浏览次数:118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分子细胞》近日以封面故事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类全新内含子来源的长非编码RNA的产生机制,及其参与剪接调控的重要功能。这将为进一步了解PWS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都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一般认为,外显子片段通过转录剪接成为具有功能的RNA,而内含子序列在剪接后被核酸酶快速降解,因此没有生物学功能。生化与细胞所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内含子来源的非编码RNA序列既可以在剪接后稳定存在,又可以在细胞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具体阐明了一类双末端都含有小核仁RNA(snoRNA)的内含子序列在剪接发生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类新型长非编码RNA,命名为sno-lncRNAs。人类疾病PWS综合征(即小胖威利症),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发育和生长发育障碍。在PWS综合征这类疾病紧密关联区域存在5个sno-lncRNAs,它们在人源胚胎干细胞中表达量极高,且异常稳定。功能研究表明,这些sno-lncRNAs加工成熟后形成一种全新的细胞核亚定位;它们同时还含有多个剪接调控因子Fox2蛋白的特异结合位点,调节Fox2在细胞核内的分布,进而影响Fox2对特异mRNA底物的选择性剪接调控。

    该工作主要由生化与细胞所研究生殷庆飞等与计算生物所杨力研究员以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Gordon Carmichael教授合作完成。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着内含子来源的、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新型长非编码RNA(sno-lncRNAs),从而丰富了人们对真核细胞转录组表达调控多样性的认识。(中国科技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