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网报道称碧生源每包产品的原料成本只值3分钱。另据四川新闻网报道,碧生源2010年的产品研发成本为130万,在整体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小,其产品的独立研发能力遭到质疑。
每包原料3分钱专家称或可诱发结肠癌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2010年,碧生源原料成本2972万元、包装成本3842万元、销售及市场营销开支4.23亿元(其中广告费2.5亿元)。也就是说,消费者以平均每包2元的价格买到的产品,其中营销费用摊了4毛8分钱,包装物花了4分钱,所谓的“茶”只值3分钱!
据百度百科的资料显示,碧生源常润茶主要原料:绿茶、土茯苓、沙参、淮山药、草决明、番泻叶。保健功能:经功能试验证明,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润肠通便)的保健功能,是新一代保健品,不含泻药。
而番泻叶英文名FOLIUMSENNAE,为刺激性泻药,通过肠粘膜和神经从刺激肠蠕动,属于猛药,建议尽量少用。作用于结肠,一般几个小时内生效。
有专家指出,清肠茶产品中往往含有刺激性泻药成分,主要功效是使肠加快蠕动造成排便,长期服用可产生依赖性,导致肠道功能衰退,或是胃肠道蠕动过频,使肠道排空时间过长,发生粘连、扭转、套叠,从而导致“肠梗阻”,甚至可诱发结肠癌。
广告违规屡禁不止被指“顶风作案”
由2010年的数据可知,碧生源的销售及市场营销开支占其成本的比例很大,而在其招股说明书中也有这样的表述,“本集团将广告视为促使未来销售及盈利能力增长的投资。”因此有媒体称广告是其竞争的一大“利器”。而就是针对这一“利器”,碧生源屡屡被曝虚假、夸大宣传,广告违规等。
据悉,9月18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工商局等11部门联手开展治理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而于此同时,多家媒体曝光碧生源广告屡屡被曝欺骗消费者,碧生源却依然“顶风作案”。
记者经调查获悉,今年3月《时代周报》报道《碧生源广告违规屡禁不止》、4月《商界评论》报道《碧生源被指用钱砸出知名度:关键成分是泻药》、9月5日被《南方日报》曝光碧生源常润茶的功能仅为改善便秘,但其在广告中却将口臭、色斑、痤疮甚至失眠健忘等都纳入了疗效范围,该公司上市前的三年广告违规23次;9月《中国企业报》也曝光同样问题。
另据媒体报道,2006年至2009年,每年碧生源均因“未经审批擅自发布”、“虚假宣传”等被处罚。2007—2010年间,碧生源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南、辽宁、江苏、内蒙古等地都曾因侵犯消费者肖像权、夸大功效、未获批文等原因被警告、停售或是撤销批文,经销商也有多次违规。2012年初,碧生源因虚假宣传、夸大产品效应再度引发争议。但碧生源坚称,公司上市后播放的所有广告均有批文,且都处于有效期,因此无任何违规行为。不过也承认,上市前公司广告确曾发生过违规。
产品结构被指单一研发能力遭质疑
港交所的资料显示,碧生源常润茶和碧生源减肥茶分别为澳特舒尔于2001年和2004年开始销售。碧生源的销售额绝大部分来自于这两款产品,自2007年至2010年6月底,碧生源常润茶和碧生源减肥茶分别占总营业额的约62.9%及23.9%,62.0%及34.0%,57.7%及41.1%,48.3%及50.9%。碧生源的业绩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两款产品的需求量与利润率。
据悉,就是这两款“主打”产品的配方也并非碧生源公司研发团队独立研发,而是购买其他公司开发的产品。碧生源常润茶2001年以一次过转让费50万元购自淮阴华医,碧生源减肥茶于2004年以1万元购自北京瑞普乐公司。
数据显示,碧生源产品研发成本低廉,2008至2010年分别为90万、190万和130万,如此低的研发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看来,碧生源自身的研发团队对消费者的喜好、市场趋势的判断都不甚熟悉,不具备独自应对市场的能力。而如果新产品不能及时推出,碧生源品牌可能就会走下坡路。(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