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药企无创新不发展 招标政策调整将带来光明前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9-18  浏览次数:137
  2012年9月15日,2012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暨第四届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20强颁奖活动在天津举办。搜狐健康作为会议智力支持方对大会进行了全面报道。以下为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独家专访。

  搜狐健康:这次会议的三个主题词是“逆势、坚守、突围”,能从您的个人观点为我们解释一下这三个词的意义吗?

  于明德:“逆势”我想可能是指宏观整体国民经济目前处于一个向下行的趋势,而医药产业却要争取继续上行,这就成为“逆势”;坚守和突围,好象把情况说得太严重了,实际上中国药企现在面临的形势总体来讲还是比较乐观的,因为近年来党和国家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政策支撑药企发展:一个政策就是大力支持创新,它起始于十多年以前,从863、1035计划一直到十一五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十二五重大新药目录,这个支持创新给药企带来的动力显而易见,这个政策为医药产业长期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没有好的产品,药企就莫谈发展。

  第二个重大的政策,就是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国家有一个重大的思想上的转变,就是整个国家要从传统工业发展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这个重大转变过程中,医药产业非常有幸被列为国家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之一。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这个医药行业的未来是一个充分肯定,当然未来国家会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予我们更多的政策和实际支持。这个方向也预示着医药行业的未来将十分美好。

  药品招标政策调整:质量好优于价格低

  搜狐健康:那么医药行业现在的发展存在哪些困难呢?

  于明德:比如说在落实基本药物政策过程中的招标采购政策,很多地方把它演绎为选最低价格中标,为低价势取,其实很不科学,而且这个并不是党和政府政策的原意,是落实过程中的政策走偏,给企业带来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发展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有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可以把这个问题完善和优化的,近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征兆,某些政策出现了调整。

  搜狐健康:有哪些政策出现了调整?

  于明德:我举几个例子,例如国务院3月底发了一个11号文件,这11号文件中明确的对招标采购环节有一个叙述就是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那么既要反对价格虚高,也要反对低价恶性竞争,就需要完善现行招标采购政策的办法,这些东西都给了我们一个修正原来政策的契机。在这份文件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叙述,规定达到国际制剂先进水平的企业,在招标采购和定价中应该给予支持。这个“先进水平”我个人理解应该是达到WHO的标准,达到FDA的标准,达到EMEA标准,日本厚生省的标准,达到被整个世界认为药品标准质量保障程度最高的体系所通过的认证。这样的政策真正鼓励了一批愿意在质量优先这个环节上下苦工夫、下力量的企业,鼓励大家要做质量最好的药送给人民群众,而不是把最便宜的药送给人民群众。这样药品才能做到更安全,更有效。这样一些政策利好在下一步的生产流通以及进出口的实践中一定会起正向推动作用,我对医药行业未来下一步的发展真是非常充满信心。

  仿制迅速是中国药企的最大优势

  搜狐健康:医药产业的“突围”具体指什么呢?

  于明德:中国制造遍布世界每个角落,唯独缺少中国药品。为什么呢?因为中国药品现在的质量保障体系和产品认证标准达不到国外的要求,这就是一个需要突破的“包围”。这对药企今后宏观上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具有特别大的意义。

  搜狐健康:相较于跨国药企,中国药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有没有优势?

  于明德:发扬优势,特色发展是一个永恒主题,企业无论大和小,只要有与众不同之处,并被市场所认可,就叫竞争力,就叫优势。外企的优势是研发,特别是原创药研发上确实比我们要先走了几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但是我们中国本土企业也有一些非常可以称道的优势。比如我们的快速仿制能力非常强,中国仿制能力、首仿当中的创新能力都是很突出的。

  我们优势还有另一方面我们是本土化的企业更了解本土市场、本土的风土人情、社会环境、政策渠道、百姓诉求。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和国外的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医药分开推动药企创新

  搜狐健康:最近最热门的医改政策内容就是去除以药养医,医药分开。您认为这种政策会对整个医药产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于明德:以药养医的弊病导致了医药服务的逐利性,而我们国家要求医疗服务更加具有公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以药养医是五十年代时在政府财力非常匮乏的情况下出现的政策,而现在的情况和五十年代已经有了天地之别,那个时候的政策完全不适用今天。这件事非常纠结:不能以药养医,那么谁养医?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医改就无法进行。我个人觉得大概有两个渠道:

  第一个政府要首先担当起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责任,政府要从年年增长的财政收入中拿出更高的比例用于医疗,这叫以人为本,这叫建设和谐社会。第二,光政府拿钱是不够的,是死路一条。最重要的是有一个保证医疗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应该让医疗服务更加市场化,用充满竞争的动力去促进每一个医疗服务环节争取做到最优,最好。

  医改政策对医药企业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使创新成为了第一要务。如果企业的创新能力强了,即便现在的新药暂时价格很贵,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再创新把成本降下来,把管理和效率提高,这样就可能进各种各样的目录,也可能扩大自己的销售。所以我觉得销售好的企业都是有一定创新的企业。(搜狐健康)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