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药研发 » 正文

安徽黄山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9-07  浏览次数:173
   生意社9月5日讯 

  安徽省黄山市是新安中医的发祥地,中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为进一步提升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水平,日前黄山市政府出台措施,进一步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黄山市决定,到2015年力争实现中药材种植基地总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其中规范化种植面积9万亩。中药业综合系列产值达到21亿元,其中一产6亿元,二产15亿元。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年产值超1亿元的中药生产、加工企业3家。争创3~4个省著名商标和名牌(农)产品,其中“绿色加道地”药材品牌达到4个。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贡菊、山茱萸、杜仲、垂盆草等交易市场。

  为实现上述目标,该市多措并举,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一是加快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继续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动中药生产、加工企业建设稳定可控的原料种植基地,促进优质、特色和优势中药材向最佳种植区域集中,重点抓好歙县、休宁、徽州区的贡菊,黄山区的垂盆草、木灵芝,歙县的山茱萸、绿梅花,祁门的金银花、杜仲、蕲蛇,黟县的杜仲等基地建设,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中药材基地。鼓励申报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争创名牌产品,提升中药材品牌价值。开展濒危药材资源调查和保护,提出中药资源濒危和保护等级评价标准。继续推行中药材种植养殖GAP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控,不断提高中药材质量。

  二是推进中药材加工产业化。拓展中药材产业链,扶持黄山天目药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主导产品,积极向食品、保健品、日化及消毒杀菌产品等领域延伸。扶持企业配套发展仓储设施和运输队伍,培育壮大集种植收购、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农工贸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加工企业。开展中药饮片企业GMP认证和食品企业QS认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升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

  三是提升中药材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中药材加工企业特别是黄山药谷生物科技、祁门县蛇伤研究所等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在研发中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推动新安医药的保护与振兴。积极探索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振兴新安医药的有效途径,加大对医疗、科研和中药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推动新安医药的保护与发展。依托新安医药文化资源,发展中药文化特色旅游。

  加大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支持、发展中介组织的同时,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该市还建立市中药材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存在的问题。

  黄山市是新安医学的发祥地,历史上名医辈出、著作宏丰,有“北华佗、南新安”之美誉。新安医学肇自北宋,盛于明清,涵盖各科,内容丰富,理论系统,卓然成家者有950余人,医籍800多部,在中医学流派中堪称“首富”。代表人物汪机、吴谦分别被誉为明、清四大医家之一;徐春圃的《古今医统大全》、程杏轩的《医述》被列为中国十大古代医著;徐春圃发起组织的“一体堂宅仁医会”是世界最早的医学学术团体;该市下辖的祁门县因有据可考的宫廷御医达19名,被誉为“中国御医第一县”。

  黄山市独特的气候和生态资源,适合天然中药材的发展,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采挖历史悠久。进入现代,药材种植广泛推广,形成了歙县北岸菊花、黄山区焦村垂盆草、祁门新安杜仲、祁门渚口金银花等专业村镇。目前,民间仍有一批从事药材生产并有相当种植技术经验的药农队伍。黄山贡菊为全国四大名菊之一,药用和保健价值很高。杜仲、山茱萸、祁术、蕲蛇等黄山地道药材也极具药用和保健价值。目前,全市已知可供药用的植物有190科、1300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