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8月1日正式实施了,这标志着我国针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管理已从一般性常规要求上升到法治的层面。《办法》从级别界定、总量限定、权限确定三方面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了强制性规定,这无疑是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发出的最严厉执行令,使行业时刻警醒,自觉规范执业服务行为,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不合理使用,甚至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现象,缓解因抗菌药物滥用带来的一系列健康安全问题。与此同时,该道“限抗令”的到来,对处于源头环节的抗菌药物生产企业,必将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尤其对以抗生素为主导品种的药品生产企业影响最深,打击最重。
面对这种形势变化和市场环境,一些抗生素生产企业已快速反应,顺势而动,已就企业的未来发展作出新的谋划与部署,但也有一些企业还未引起高度重视,或未理清头绪,方向不明,或处于茫然境地,尚在进退犹豫间。前者固然令人欣慰,后者当赶快清醒,审时决断,容不得过多的徘徊与等待。正因为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关键时期,企业在经受同行业、同品种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份额大大缩减,经营利润直接下降的冲击与挤压后,不得不作出调整、转产的“救市”抉择,以谋求新的市场空间,创造新的发展生机,否则将难以逾越这道利害攸关的“生死”线。
综观国内抗生素市场,呈现出生产企业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的明显特点,其中,既有一批以规模化产业集团为代表而形成的完整产业链,也有许多中小型企业。而对于这些不同生产水平与经营规模的企业来说,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如属规模型生产企业,应着眼于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以“绿色、安全、有效”为质量品级提升目标,推进抗生素产业升级。规模企业经多年发展,一定有形成品牌效应的拳头产品,对此企业应通过与知名跨国药企和研发机构开展合作,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创新工艺技术与流程,以药物残留更低,副作用更小,质量更稳定,疗效更确切的新一代产品取代拳头产品;同时,要积极参与涵盖产品质量、环保评价、职业健康的国际高水平规范认证,使企业产品从低端价值向高端价值攀升,全力打造抗生素的绿色产业链。
若是中小型生产企业,应着眼于转型发展,主动出击,积极寻找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业内规模企业或相关联企业,以并购、重组的形式,成为他们旗下的合作单位,再通过对企业现有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转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其他剂型产品,或增加新的生产线,以生产同样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品种,来填补因化学抗菌药被限制使用而留下的市场空间。
此外,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应该眼睛向外,瞄准国际市场,通过开辟新的市场,或转移过剩产能,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占有率,尤其对那些尚未拓展的国家或地区,要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实现产品市场的有效延伸与覆盖。如此,才能加快推动抗生素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做大做强,让企业在新一轮洗礼中立于不败之地。(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