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官员向媒体透露基药目录制定的有关思路,但具体品种数量并未谈及,由此,业内人士预测基药目录仍在路上。
信息的不完整并不影响企业的关注热度。围绕基药目录数量和结构展开的讨论和猜测,正反映出企业对未来基药制度走势不明显所展现出的迷茫与纠结。
然而从市场角度来看待基药目录的未来,基药品种数量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看到资金的充裕程度,这才是支撑这一制度的最大基石。
探入深水区
近日,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在公开场合对外透露,将在年内推出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总体思路是结合地方增补以及各级医院的药品使用情况,注重现有报销目录和临床路径衔接,突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基层防治的需要,适当增加多发病、慢性病的用药品种,同时向老年、儿童用药倾斜。
该官员并未透露具体的目录落地时间,但业内预测可能不会在近期。因为新目录必须在过去3年的基础之上进行调整,首先要着手解决以往制度及307目录实施中出现的矛盾,包括业界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包括品种数量偏少、产品结构不合理、基药招标唯低价是取以及量价挂钩执行不佳等。在基药目录的调整制定中,前两者可以直接通过基药目录调整得到改变,后两者则涉及到基药实施的各个主体和利益相关方。因此,保证各个方面得到平衡也是新目录制定过程中的最大挑战。产品结构调整影响到医院的用药结构以及具体各类产品的市场增长;量价挂钩关系到企业的价格底线以及区域内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产品数量和招标基调更是深水区,要照顾到国家各级财政水平、人民用药需求和用药水平,还有医药产业的发展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度等。
众多因素无一不是敏感环节,也决定了基药目录的调整思路:颁布整体适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时根据国家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国家经济发展的能力,来确定品种、数量;再对少数类别进行增补,包括慢性病、常见病药物等;还需要从生产、使用、定价、报销等一系列环节重新进行设计,以达到各方面的照顾和平衡。
企业继续纠结
上述官员并未谈及品种数量问题,实际上,这是唯一一次与目录品种数量无关的消息。
此前,尽管按照基药目录3年一调整的周期,年内将出台新版目录,且卫生部也已经多次表态,但每个月总有一次关于新版目录出台的报道,并且无论是500种还是700种,甚至是卫生部有关领导的辟谣,每次都能吸引到制药界足够多的眼球。
这可以理解为企业对基药市场的关注,实质也反映出企业对基药的纠结和矛盾心态,而目录品种数量传言的多少,正是当时基药实施的主流趋势,以及企业内心愿景的写照。
3年后的今天,基药制度实施之初的一片叫好声已退幕,时下企业家更清醒地意识到基药“蛋糕”远未出现。
过去3年基药的价格平均下降超过30%,双信封、唯低价是取、回款难等问题仍在徘徊,有些企业不参与投标,有些企业低价中标后没有采购量,也有些企业甚至在无利润供货。
但是基本面貌似又在好转,公立医院改革有实质性进展,各省招标执行思路有所转变,基药目录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临床路径探索等工作衔接、制度覆盖面扩大等。
进还是不进基药目录,取决于企业对基本药物制度及市场走势的判断,而不同版本数量品种的出现,正是主流企业在判断上出现偏转的缩影。国家政策面的不确定,正是企业纠结的最大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