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维生素生产厂家停产保价 产能过剩无疑是元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3  浏览次数:138
    近来,维生素行业市场较为低迷,之前爆出业内企业进行停产检修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意图减少产量以平衡维生素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近日,仍在“停产检修”浙江医药更是以提高产品价格15%的方式欲保住维生素市场价格,减少企业损失,挽回市场颓势。     浙江医药维生素E再提价     市场态势对业内企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停产保价”是维生素业内企业为在目前的市场颓势下尽可能的减少损失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据慧聪制药工业网了解,维生素行业一直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供应量远大于需求量。     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维生素的出口量明显减少,市场低迷状态一直未能得到改善。为了平衡供应,业内企业不得不采取停产的方式来稳住维生素的价格不继续下跌。根据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市场上产品的供应数量少了,虽然不能保证产品价格上升,但是一般不会出现降价的情况。而若维生素生产厂家不顾眼前的实际情况,继续大量生产,大批产品流入市场,产品在本就已经难以消化的市场里只会越来越贬值,最终危及我国维生素企业在世界维生素行业内的话语权。     近些年,维生素的价格已经是大幅的下降。有关资料显示,维生素E的价格在2009年曾经高达495元/千克,在2010年11月份却戏剧性的跌至83元/千克,虽然后来价格一度回涨,但已是难以改变降价局面,至今售价在115元/千克左右的价位徘徊,而且很难说,维生素如今的价格不会继续下跌。慧聪制药工业网了解到,全球维生素C需求量每年大概为10万吨左右,而我国一年的年产量在20多万吨,这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市场消化的产量,盲目增产,导致了维生素行业今天的颓势,其尴尬现状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浙江医药欲用提价来稳定维生素市场价格,是否真的能达到其最初目的?有专家指出,维生素产品的市场根本需求量没有增加,想要单纯的通过减产来达到提高价格、提高利润的目的,实现其初衷的可能性比较小。     维生素行业若想挽回整体颓势,不应只是业内企业“停产检修”“停产保价”,而应该想办法带动市场的需求量,若市场需求量上升,则产品不愁没有销路。要想真正的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氛围,笔者认为,首先要进行产量的科学计算和规划,使市场供求平衡;其次,维生素生产厂家可以在对市场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之后,找出客户在维生素等保健品上的需求,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相应的产品,开发出另一个相关市场。唯此,才可以保证市场供求稳定,产业蓬勃发展。(聪慧制药工业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