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在京召开媒体沟通会议披露,卫生部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度重视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卫生防病工作,入汛以来,卫生部已就汛期饮用水卫生、食品安全、介水疾病与食源性疾病防治等卫生应急措施进行部署,并派遣巡视组赴灾区,指导受灾地区卫生防病工作。截至目前,我国各受灾地区没有发现传染病异常增多,没有发现受灾相关疾病增多,也未发现相关病媒生物密度增加。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个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洪汛形势严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健提示,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最大关切是传染病问题。灾害可引发的公共卫生后果包括:死亡、伤残、洁净水缺乏、失去住所、个人家庭财产丧失、大规模人口迁移、环境卫生条件丧失、垃圾废弃物无法处理、个人和家庭卫生无法保持、食品供应中断、公众对安全的忧虑、有害昆虫和病媒生物增加、卫生服务系统被破坏、慢性病恶化等。
冯子健称,从全球看,自然灾害发生数在逐年增加,其中洪水等水文气象灾害发生的增加幅度最大。95%的自然灾害死亡发生在占全球人口总数66%的赤贫国家,90%以上灾难死亡者生活在亚、非国家。这其中主要原因是,住房和其他公共设施差,灾害的应急准备不足,社区和家庭准备、预防、自救互救能力差,灾害公共预警服务薄弱。(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