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6月21日讯 6月18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国家医保谈判药品配备机构名单(第二批)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2020年谈判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92个药品完成了在全国8.4万家定点医药机构配备,其中定点医疗机构3.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5.2万家。
从品种看,富马酸伏诺拉生片等5个药品在全国32个省份(含兵团)均有配备,73个药品覆盖省份已超过20个省份。从省份看,江苏和河南配备药品最多,覆盖89个药品。北京等13个省(市)覆盖药品数量超过80个,海南、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覆盖药品数量少于50个,西藏仅覆盖9个药品。
国谈药品配备提速
据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目录管理处处长张西凡介绍,从谈判药品配备的情况来看,临床急需药品的配备机构数量保持快速增加。与4月份相比,19个临床急需药品配备机构数量从3324家增加到5572家,增幅达68%,但不同治疗领域药品的配备情况存在差别,肿瘤、慢性病等配备情况优于抗感染、骨科、肠外营养等药品配备情况。
“同期上市的药品中,西药配备机构数量高于中成药。”张西凡解释说,配备机构数量与药品上市时间呈正相关,上市时间越长,配备机构数量越多。下一步医保局将继续扩大谈判药品报送范围,优化报送程序,健全定期发布机制,加强指导调度,通过持续更新发布谈判药品配备机构名单推动谈判药品落地。
2020年版医保目录已经于今年3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共收载西药和中成药2800种,协议期内谈判药品221种。
经过2020年医保谈判,共119种药品(含独家药品96种,非独家药品23种)谈判成功被纳入医保支付乙类范围,本轮医保谈判成功率达73.46%,平均降价50.64%。
对本轮谈判药品的医保支付将一直持续到2022年12月31日,对于119个谈判药品来说,其通过超过50%的平均降幅,获得了两年的医保支付期,可以说时间就是金钱。
4月30日,记者在国家医保谈判药品配备机构名单(第一批)发布会现场获悉,截至今年4月15日,19种谈判药品在全国3324家定点医药机构有配备,其中定点医疗机构1417家,定点零售药店1907家。
值得注意的是,与第一批名单相比,本次报送配备信息的药品数量以及配备谈判药品的定点医药机构数量均有大幅增长。
具体药品的配备情况,可以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开发的“医药企业线上报送第二批国家医保谈判药品配备机构”和“谈判药品配备机构参考名单查询模块”中进行查询。
药品配备需与医疗能力匹配
就中成药配备机构数量少于西药这一现象,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指出,主要还是因为有好多中成药目前还是西医开的多,但是西医在目前的知识结构体系下,很多时候是依赖西方医学的理论在支撑其诊断,这就导致西医对中成药的认知有一定的不同,自然导致了中成药在临床的需求量下降——因为西医更多,而中医院更少。
而且回到临床实际上看,很多中医院的中医大夫也很少去处方中成药,他们更多是处方中药饮片,中药在临床的需求比不上西药,配备情况自然也就下来了。
那么,在谈判药品配备机构信息报送方面,国家医保局近期开展了哪些工作?
张西凡介绍,一是建立报送机制。向有关企业印发通知,就报送的药品范围、内容格式、程序方式、时限安排等提出明确要求,夯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督促每家企业确定1名联络员,专门负责按程序报送信息等工作。
二是组织企业报送信息。组织相关企业对92个谈判药品的配备情况进行了报送。安排专人负责调度、形式审核和沟通协调,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知企业更正完善,努力保证信息全面、准确、及时。
三是优化查询模块。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开发“医药企业线上报送第二批国家医保谈判药品配备机构”和“谈判药品配备机构参考名单查询模块”,并在首页设置访问端口,方便患者查询。
至于国谈药品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保办主任冷家骅表示,国家医保局日前也颁布了医保“双通道”的指导意见,可以看到,未来在一些抗肿瘤等口服药品方面,不仅包括院内的治疗,还包括院外获取口服药品。但是这既需要有资质的医生,也需要有资质的药师,相关部门要同时重视这两个群体在让患者真正获益上所做的一些努力和工作,这是打通国谈药品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内容。
冷家骅还指出,从具体数据来看,在肿瘤治疗领域,对于发病率比较高的瘤种,如果药品涉及的适应症较广,那该药品无论是在医疗机构还是药店配备都很高,相对适应症范围较窄的药品目前配备则并不是很全。
“这也是和医疗的现状和患者群相匹配的,不能要求一些罕见肿瘤的药品也达到很高的配备率,这是不切实际的。”他举例说,肝癌是中国重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用药配备也相对较好。冷家骅强调,药品的配备一定要和医疗服务能力相匹配。“有诊疗能力的情况下,你把药给他配上,这个患者是获益的。如果诊疗能力还不足,或者说尚不规范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药品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