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集采常态化下,化学仿制药企业呈多元化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24  浏览次数:125
  医药网6月18日讯 在带量采购常态化背景下,化学仿制药企业积极寻求破局,一部分企业向上游延伸,一体化发展控制成本;一部分企业布局首仿药,转型升级;还有另一部分企业积极拓展海外销售渠道,进行海外发展。     按照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3、4类为仿制药。国内创新制剂的研发路径以仿制为主,在注册分类未变更之前,均需要做验证性临床试验。按照新的注册方案,3、4类仿制药具有与原研药品相同的属性和规格,因此只需通过生物等效性(BE)试验即可,研发周期预计为28~32个月。相较创新药,仿制药研发周期短、成本低。     目前,美国仿制药占处方药量的比例已达约90%,金额占比只有10%左右;而我国仿制药金额占比仍在70%以上,占比较高。参照美国路径,国内未来仿制药销售总金额占比将会呈下降趋势。     向上游延伸一体化发展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原料药行业影响深远,众多中小原料药企业倒闭,永久退出市场。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2015年我国原料药与制剂生产企业达5065家,而2016年则下降至4176家。对高污染中小企业的清退极大地优化了行业竞争格局,提高了行业集中度。     与此同时,带量采购制剂价格下降显著,仿制药企业纵向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据统计,五批国采仿制药的平均降价幅度均在50%以上。此时,旧有药品销售模式中占比约40%的销售费用几乎完全被挤压,仿制药企业的盈利空间几乎完全来自成本控制与生产效率。集采背景下,企业中标的关键是低成本,仿制药企业纷纷向上游领域拓展,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     布局首仿药转型升级     2012年以来,每年专利到期的原研药年销售规模在300亿~600亿美元之间,占全球专利药市场4%~7%的份额。由于专利到期,仿制药进入市场导致的原研药市场损失每年在150亿~360亿美元之间。根据eval uate Phar ma预测,在经历2020年和2021年的专利到期低谷期之后,2022年至2025年又将迎来新一轮的专利悬崖,到期专利药预计市场规模约为2240亿美元。     专利到期后原研药和仿制药均出现断崖式降价,尤其是在专利到期1年后整体降幅达51%(口服药降幅达66%)。同时根据美国FDA公开数据,竞争将加剧仿制药价格下降,首仿药约为原研药价格的94%,而在第2个仿制药上市后其价格降至原研药的52%,且随着上市仿制药数量的不断增加,降幅不断加剧,到同品种有接近20个仿制药时,其价格降至原研药价格的约6%。     国内优质仿制药企业首仿药市场竞争优势显著。恒瑞、豪森、信立泰、正大天晴、华东医药企业主打优质仿制药,已经获得大量机构和临床专家的认可与支持,建立起品牌优势。数据显示,尽管这些企业的首仿药上市多年,其他仿制药纷纷进入,但这些优质仿制药企业市场表现仍优于其他仿制药企业,能维持其在仿制药市场的份额。     拓展海外渠道积极发展     近几年受到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助力,大量仿制药企业优胜劣汰,在提升自身质量的前提下也积极开拓出口市场,中国药企申报出口美国的简略新药申请(ANDA)批文数量不断攀升,2018年迎来历史最高量,共获得99个ANDA批文,其中80个ANDA批文为已经批准,19个为暂定批准;2019年获批量为65个。     华海药业是制剂出口的代表。2015年至2019年,华海药业获得ANDA数量约80件。在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该公司也开始回归本土市场,在国家集采政策下体现出其全球同步质量体系和成本控制带来的市场竞争优势。与此同时,第二、三梯队队伍不断壮大,获批数量大幅提升,2019年获批美国ANDA的中国企业中出现的新面孔有海南双成、正大集团及江西博雅等。      (作者单位:火石创造)     延伸阅读     美日仿制药行业发展概览     美国 1984年,美国颁布《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补偿法》(Hatch-waxman法案),建立起仿制药ANDA途径,仿制药用量逐渐提升。仿制药生产商仅需证明仿制药与原研药的剂型、规格、活性成分、给药途径相同,且具备与原研药相同的BE,无须再通过临床试验。法案首次从监管途径允许仿制药生产商挑战原研药生产商专利,以确保获FDA批准和进入市场。此后,美国仿制药处方量从不到20%上升至2018年的近90%。     2012年10月,为了应对仿制药申请不断增多带来的人员不足和审批积压问题,美国国会通过了仿制药企业付费法案(GDUFA法案),要求制药企业向FDA支付仿制药申请的审查费和检查设施成本费。这一制度从2015年开始被FDA严格执行。GDUFA法案在向仿制药企业收费的同时,也对审批的时效性进行了承诺,客观上促进了仿制药审批的加速。仿制药品种平均审批周期从过去的接近3年大幅缩短,对于部分所有审批环节均能够一次性通过的品种,极限审批周期仅需9~10个月。     日本 在2007年“促进仿制药使用”被确立为国策之前,2005年日本仿制药的替代率还只有32.5%,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排名靠后,这与当时日本医疗界对仿制药了解不深和信心不足存在较大联系。随着日本政府从上而下发起一系列推广普及活动,并在医保支付政策上进行积极引导,仿制药替代率在2010年以后开始急速上升,2011年达到39.9%,2019年已达到72.6%,基本实现厚生劳动省80%的目标。尽管与美国仿制药替代率90%左右的高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但日本已经赶上了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
 
关键词: 仿制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