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5月25日讯
支架出现新的担忧
5月22日,央视播出《新闻调查》,话题的中心是“支架降价之后”。目前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首批落地实施的18个省市(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南、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含兵团)。
此次“集采”产生了10个拟中选产品,按照医疗机构报送的采购需求总量的80%,确定了第一年意向采购总量为107.47万个,使冠脉支架的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到了至700元左右。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招采司招采处处长董朝晖指出,原来冠脉支架每个支架是1.3万元,现在降到700元左右,每台手术大概是1.5个支架,按个人支付比例40%来计算的话,那么一台手术下来,一个病人可以节约8000元。
为什么中间虚高的百分比达到93%?董朝晖指出,集采就还是回到集采初心,要解决这个价格虚高问题,解决后面的灰色空间问题,这是我们真正要解决的。
不短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心脏支架的价格虚高,问题主要出现在公关、营销等等的中间环节,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后来已经发展到“不是价格的竞争”,而是“回扣的竞争”。这使心脏支架这个救命的医疗器械蒙上了复杂的色彩。
病人真的需要支架吗?
胡大一,我国著名心脏病专家。他对央视指出,支架从后来看它确实能够减少再狭窄复发的复发率,但是支架的问题是它是个金属的结构留在血管里,如果支架形成血栓,后果就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到了2008年左右,胡大一发现支架使用范围越来越大。
“支架的挽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被没有根据地扩大,就把支架作为一种预防心肌梗死的神器了,这让我百思不解”,胡大一指出。
质量能保证吗?
对于冠状动脉支架,专家们现在一直认为:“既不能神话,也不能妖魔化”。如果说过去因为价格虚高,在利益趋动下有“过度使用”的现象,那么,如今支架降价之后,是否能使支架褪去复杂的色彩,回归本色?
2021年1月1日,全国的患者已经开始按照降价后的新价格,接受有需要的心脏冠脉支架治疗。落地之后,情况这么样?质量如何?
对此,董朝晖指出,中标产品,还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原来销量排名前十的产品有七个在中标产品里面,包括第一名的。这意味着,价格下来了,医生和患者使用的还是原来的产品。产品的性能没变,对于厂家来说,我们在开标之前已经在标书上要求,不得低于成本报价,如果你低于成本报价,有人揭发的话,那你要取消中标资格的。
按照国家医保局的说法,冠脉支架降价之后,支架的质量是有保障的。因为一方面“中标产品绝不能低于成本价报价”;另一方面,国家药监部门除了常规的抽查,还在中标结果出来以后的第一时间发文,要对所有中选企业进行全覆盖地检查。
支架企业代表王明珠对央视指出:首先我这边可以确定,这个价格给企业带来的挑战是十分巨大的,企业首先想到就是产品要继续生产,质量合格。不会说我不生产、不营销了。
利润空间的缩小不等于不赚钱或者影响质量。首先,支架和其他耗材一样,它的成本来自于生产材料和生产工艺。带量采购之后,我们的生产原料完全没有改变,我们的生产工艺、包括质量控制标准,是一切都没有变化。
低价耗材会缺货吗?
现在的支架品种、数量,能够满足要求吗?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主任张医生指出:有断货情况。比如说那天我要做一个3.5*24mm的支架。我们没有这个型号支架了。以前备货型号都很全,假如一个厂家的这个型号没有,可能另一个厂家(同型号)还有。现在有些供不上货。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心内科管委会副主任杨伟宪指出:它供应量很大,全国现在集采之后,绝大多数省市都在用他们家的产品。我们这家医院应该是作为国家队,我们会跟这七个产品的厂家商量让他们尽量给我们保证齐全的,但是即便如是,我们依然会感觉到有些不够用的情况。那其他医院可能会存在更明显这样的问题。
据了解,为了保证供应,尤其是一些非常规的支架产品,国家医保局在这次“集中带量采购”当中,也赋予了医疗机构和患者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董朝晖:集中带量采购并不是100%的市场来带量,是市场需求的80%。还有20%,医疗机构根据特殊情况来采购。
“价格降低以后,大家关心企业是不是偷工减料,在这方面,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设计。第一,企业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第二,在进入招采的门槛上是有质量保证的;第三,在参与招采过程中间,企业要有质量承诺;第四,政府有质量的监管,最重要的一条,我觉得,企业从它的品质发展,品牌维护来说,它会把质量作为生命。”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指出。
对于集采落地后的实施情况,国家医保局于2020年12月17日发布实施性的文件,即《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简称:意见稿),对平台挂网和配送工作、医保基金预付政策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
人民日报发布也曾时评表示,从心脏支架开始,高值医用耗材的暴利现象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