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4月21日讯 目前,元胡产新拉开大幕,因该品种行情已接近成本价格,故产地、市场和需求企业都格外关注该品种。本期,我平台根据产销数据对该品分析。
一、产区分布
延胡索(又名元胡)是常用根茎类药材,原产于浙江,主产于磐安、东阳、永康、缙云等县市。后因收益低,种植面积相对萎缩,到2020年时浙元胡产量不足500吨。
上世纪70年代初,陕西汉中从浙江引种后,该地元胡产量远超浙江产区,主要集中于城固县董家营周边。
近5年,国内辽宁、贵州黔东南州、四川广元等地,也陆续引进种植,但规模都不大。
二、产地、市场关注度高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元胡少量产新,干货少量上市。新货基本上都是按2020年版的药典加工,成本较高,售价42元,销势一般。近期产地商家加工持币观望,等待大量产新后“大干一票”。现当地陈货也不多,价格在36元上下。
亳州市场:元胡,产区开始零星产新,市场供应还是以陈货为主,价格还是保持稳定,目前亳州市场汉中货多要价在37-38元,浙江货价在38-39元。
据汉中大户饶老板介绍,2020年各大药企采购力度较大,核心原因是新版药典对黄曲霉素指标要求苛刻,陈货很难合格。往年在产新前至少可以发货上百吨,但今年只零星发了十几吨货。他不经感慨,这是做生意几十年来年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合格货的确稀缺。但正是因为陈货不容易合格,大家都格外关注新货,产地人气很旺。
三、价格波动剧烈
图3:元胡2015-2021年价格走势
近20多年里,元胡价格经历过两次高峰期,第一轮是1996年的高价70元,到1997年底迅速直坠谷底仅11元,跌幅达85%。
2000-2010年,元胡一直处在低价位,严重抑制了药农的种植积极性,在经历了近10年的供需矛盾积累后,终于在2010年集中爆发,随后上演了两波多头拉升行情,价格也由起初的20元左右上涨到2011年7月的55元左右。
第二轮则出现在2013年,期间价格直冲历史最高位,达到82元,2014年底维持高价60元,跌幅达到25%。
2015-2016年,元胡行情相对较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大,导致2017年和2018年产量增加。2019年之后,元胡价格低迷,种植面积萎缩,消化库存。
四、每亩收益不高,农户种植面积萎缩
元胡作为一年生的短周期品种,其行情和成本直接影响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元胡平均亩产鲜货800-1300斤,高产时也能达到1500斤,今年预计正常亩产1300斤左右。按照在5元一斤起售,元胡一亩地的毛收入或能达6500元。
再来分析元胡的种植成本,2020年下种时,汉中元胡种子售价在20元一公斤,一亩地用种75公斤,每亩投入1500元;按80元一人一天计算,下种每亩需要5个工,成本400元。采挖请工约25人,约2000元;农药、化肥投入500元。汉中包地种植每亩地800-1000元,所以种植元胡一年的成本在5400元。
扣除成本后,汉中产区种植一亩元胡,亩产低的不够成本,亩产高的亩收益1100元上下。不过农户自留地没有租地成本,同时自己留种也没有种苗成本,这样算下来,包地种植者收益低,虽然对于农户而言,收益不错,但仍无法与进城打工相比。
五、元胡供需情况分析
5.1 需求平稳增加
元胡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具有活血、和气、止痛的功能。全世界止痛类的西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元胡在临床应用于止痛方面毒副作用很少,是纯天然的止痛药材。天士力、国药等大型药企都在研发以元胡为核心成分的止痛药物。
经调查,亳州市场,每月供应生产厂家60-80吨元胡的企业就有3-4家,安国市场每月销售20-60吨的大户4-5家。可以说元胡需求是刚性的,随着新产品不断研发,需求量会逐年增加。
据我平台统计,元胡2020年用量在5100吨上下。
5.2 产量在调减
这几年元胡品种都在消化老库存,种植面积一直在萎缩。尤其是浙江产区,2020年不足500吨,相比2018年产量2000吨已经跌去3/4。汉中2020产量在3000吨上下,较2018年4500吨跌去33.3%。
不过近年来元胡的产区分布扩大,汉中是全国的主产区,但河南的信阳、焦作许昌、南阳;湖北襄阳;安微宣城以及浙江周边省江苏、江西、重庆开县、陕西安康等地都有种植。
据我平台统计,元胡2020年产量在4520吨上下。
虽产量小于需求量,但这几年一直在消化前期积累的库存,价格波动不大。
5.3 元胡需求企业分析
表1:元胡原料需求靠前的中成药及其生产企业
据我平台统计,目前上市销售的130个中成药中含有元胡,其中,元胡需求靠前的中成药是舒肝健胃丸、颈痛颗粒、丹鹿通督片等。
六、整体评价
1、今年产量萎缩 2020年延胡索产量低于当年需求量,但由于历史库存丰厚,导致该品种虽然关注度高,但价格上涨迟迟未能启动。
2、黄曲霉素是关键 随着这两年库存的消化,加之陈货容易出现黄曲霉素检测不合格,未来元胡行情会缓慢回升。这也符合整个中药材原料发展趋势,国家严控质量。符合药典的原料少,价格大概率上涨;而不符合药典的原料药企不敢采购,价格势必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