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集团企业数量增多
2011年,制药工业百强的整体规模继续提升,合计销售收入为5524.16亿元,同比增长27.01%,增幅较2010年同期(28.20%)降低了1.19个百分点。
企业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有11家,50亿~100(不含,下同)亿元的企业23家,20亿~50亿元的企业51家,企业规模在20亿元以下的有15家。中等规模企业的快速发展为百强带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规模在20~50亿元和50亿~100亿元之间的企业较2010年分别增加了3家和2家。大型医药集团的雏形已形成,过百亿的医药集团数量较2010年增加了一倍多,华润医药集团首次以集团名义出现在榜首。
集中度稳步提高
2011年制药工业领域五子行业(化学原料药工业、化学药品制剂工业、生物制剂工业、中成药工业和中药饮片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为12503.03亿元,百强整体的集中度增长至44.18%,较2010年增加了0.75个百分点,这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十二五”期末制药百强集中度提升至50%)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若不计算跨国药企在华设立的子公司,中国本土制药百强企业合计销售规模达5007.93亿元,占全国制药工业的集中度为40.05%。
2011年制药百强榜前50强各区间段占百强整体和全国制药工业的比重较2010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前5强企业在百强企业的集中度提升了1.13个百分点,达到19.20%;在制药工业整体的集中度提升了0.63个百分点,达到8.48%。后50强占百强和制药工业的比重较2010年分别减少了2.35和0.85个百分点。
资本化运作步伐加快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和产业资本的活跃,越来越多的企业跻身上市公司之列。2011年,新上市的医药企业有23家,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板7家,创业板16家。在2011年制药百强榜的上榜企业中,拥有70家上市公司(含境外上市,下同),被上市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下属子公司有929家。其中连续三年(2009~2011)均上榜的企业在2011年度合计拥有的上市公司增长至59家,分别较2009年和2010年增长3家和1家,被其纳入合并范围的下属子公司由2009年的747家增加至2011年的824家,显示出百强企业资本运作的步伐加快。
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居多
在2011年制药工业百强所属行业中,以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居多,无论是上榜数量及金额占比均较2010年同期有所增加。中药制药工业上榜企业数量虽不及2010年数量,但金额占百强的比重却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而化学原料药和生物制药工业则呈现“数量增加,比重下降”的现象。
国企成弱势群体
从经济属性看,制药工业百强企业中以股份制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经济类型企业为主,两类企业金额合计占百强整体金额的80.71%,比2010年水平增长了3.42个百分点。
2011年有14家跨国制药企业在华子公司进入制药百强榜,其中有11家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在华设立的制药子公司。
中西部企业快速崛起
2011年,制药百强主要分布在全国22个省(区、市),其中:东部省市9个,入榜企业数量比2010年同期减少2家,金额占百强整体比重下降了1.19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省市入榜企业数量同比各增加1家,金额所占比重分别增加了0.43和0.75个百分点。从数量上看,江苏省的百强企业数量居各省市之首,山东省和浙江省分别有10家百强企业;从金额上看,北京所占比重最大,为12.89%,江苏省和河北省紧跟其后。
资金利用度有所降低
2011年,制药百强企业整体的应收帐款周转周期为54.8天,比同期全国制药工业平均水平(40.4天)延长了14.4天,与2010年相比,2011年百强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周期则延长了10.1天。百强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资金规模优势,不存在资金紧张或短缺的困境,但如何能更好地缩短货款回笼周期,实现有效的经营行为,提高资金的利用度则是企业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从子行业看,2011年百强的化学原料药企业、化学药品制剂企业及生物制剂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周期与全国相应子行业平均周转周期的差距均比2010年百强与同期全国平均周转周期的差距要大,其中以化学原料药企业的周转周期最长,为60.5天,显示资金利用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而百强中的中药企业的周转周期(20.3天)低于全国中药行业水平(40.1天)及百强整体平均水平(54.8天),说明行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好,资金利用度较高。(南方经济医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