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实施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制度以来,获得了‘三赢’的良好效果。”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徐恒秋说:“‘三赢’就是参合农民更加受益,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新农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近日,安徽省卫生厅召开全省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推进会。会议提出,今年要进一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和医疗机构数,提高试点病种的报销比例,使新农合进一步惠及广大农民。
去年7月,安徽省全面启动新农合按病种付费试点。1年来,全省进入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超过100种,住院病人达17万人次,平均实际报销比例达到67%,比一般新农合住院病人报销比例提高了8个百分点,其中重大疾病患者2万余人次,实际报销比例达到了73%,降低了患者的就医负担。今年上半年,安徽省180万新农合出院病人的人均费用仅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3%,为全国最低。
尽管按病种付费提高了参合农民的报销比例,全省实际报销比例达到59%,比上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但基金支出更加可控,预计今年全省基金使用将达到筹资额的85%,新农合基金处于安全、可持续运转状态。
徐恒秋在会上说,按病种付费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规范了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由于安徽省要求按病种付费必须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更加规范。
今年,安徽省将进一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省、市、县医疗机构以及中心卫生院全部纳入试点范围,允许并鼓励民营医院进入;进一步提高试点病种的报销比例,其中乡镇卫生院的净补偿要达到75%,重大疾病个人自负比例不得超过30%。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