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设备进医院,难在哪儿?
近年来,国家多部门都曾发文要求医疗机构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医疗设备,重点推动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但是多年过去了,除了耗材等一些小型医疗设备,国产大型医疗设备在医疗机构的占比依旧不高。
很多医疗机构,尤其是高精尖设备云集的三甲医院,从一开始就是用国外医疗设备,形成惯性。但随着我国科研创新整体实力的提升和企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目前有很多国产医疗设备在质量、服务上已经跟上了国际的步伐,有的甚至达到了先进水平。
更有业内人士乐观地表示,未来5-10年,国产医疗设备整体能达到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不过这可不仅仅是“乐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有国家不遗余力的支持!
官方确认:提升国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比例
日前,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465号(医疗体育类359号)提案答复的函”,就委员提出的《关于实现我国高端医疗设备自主可控的提案》,做出了答复。
国家卫健委官方明确表示:先进医疗装备是健康中国和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要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管理,提出:
将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CT)由甲类大型医用设备调整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增加配置规划数量;
将64排以下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1.5T以下磁共振成像系统(MR)不再纳入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目录,由医疗机构按照需要自行配置;
增加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MR等设备规划数量。
并且要求:在完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制订新一轮配置规划时,充分考虑我国医疗装备创新发展和临床应用需求因素,进一步提升国产医疗设备配置比例。
优先使用国产大型医疗设备,增加医疗机构国产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比例的决心,不言而喻!
35类设备纳入应急救治物资储备清单
医疗机构优先配置国产设备
除此以外,国家卫健委在该提案答复中,还明确表示全国各省应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以及开展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引导医疗机构配置我国优秀医疗设备。
1、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医疗设备应急储备
依托综合实力强、特别是感染性疾病、呼吸、重症等专科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院(含中医医院),每个省份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和应急物资集中储备任务,并将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机、移动CT、移动DR等35类设备纳入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应急救治物资储备清单(见文末),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有效应对突发重大疫情。
2、开展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进一步提升国产医疗设备配置比例
启动第六批优秀医疗设备品目遴选,包括眼底照相机、质谱仪、荧光定量扩增分析仪、医用制氧机等15个品目,动态调整第三批包括清洗消毒设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等10个品目,共计122家企业申报的360个产品参与评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认可程度,引导医疗机构积极配置我国优秀医疗设备。
而在启动第七批优秀医疗设备品目遴选时,将继续扩大遴选范围、增加遴选批次,实行动态调整,加强宣传和应用推广,在新一轮配置规划中,充分考虑国产医疗设备创新发展和临床应用需求,进一步提升国产医疗设备配置比例。
可以说国家从方方面面为国产医疗设备大开方便之门,不论是限制进口,还是提升国产设备院内配置。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作为国产医疗设备的使用方,医疗机构尤其是三甲医院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国产设备。
此一时非彼一时,正如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所讲,我国医疗设备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在若干领域打破了技术壁垒,大多数普通诊疗设备、耗材,如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超声波诊断仪等,国产品已基本满足一般临床诊疗需求。虽说在高端高产医疗设备领域,仍旧存在差距,但既然国家重视起来了,不怕国产高精尖医疗设备的研发赶不上,时间的问题罢了!(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