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2月21日讯 国家发布冠脉支架集采使用配套政策,看到三点新意。
2020年12月17日夜,国家医保局公开《关于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在笔者看来,这一份篇幅不长的文件里,干货满满。为药耗集采工作可持续推进提质强基。本文,我们直接跳过“规范挂网和配送、落实基金预付”等环节,主要关注如下三方面新意:
1、做好医保支付标准的强制过渡
12月17日晚,国家医保局公开《关于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在笔者看来,这一份篇幅不长的文件里,干货满满。为药耗集采工作可持续推进提质强基。本文,我们直接跳过“规范挂网和配送、落实基金预付”等环节,主要关注如下三方面新意:
(文字引自:国家医保局)
分析:短短一段话,有几个里程碑。第一,标志着首批国家耗材集采的中选价即为支付标准,全额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使患者、医保基金马上得到实惠;
第二,各地对中选产品以外的冠脉支架合理设定支付限额,相当于鼓励地方从合理性上试点创新;
第三,强制在两年内统一相关产品的医保支付标准,再次强调不增加患者费用负担。受此政策影响最大的是医药企业,不但在集采中交出了价格,还涉及支付标准改革。
其次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中选产品的降价红利在第一时间被患者和医保基金拿走了。所以,医保基金要出来做一些补偿。
2、提出对医疗机构的激励和约束
药耗集采分不开。在中选规则上,耗材比药品复杂。在结余留用上,药品给耗材参考。
(文字引自:国家医保局)
前面提到医保基金要出来做一些补偿。补偿程序是:基于集采品种在医保资金单列预算管理,且医院也相应地单列预算管理,才能较清楚计算医保资金、医疗服务成本的节约部分。
补偿内容是:结余留用按一定比例,并非全额留用,这相当于鼓励地方从合理性上试点创新。
补偿期限很复杂:第一,对开展按病种付费的地区,第一年可不下调支付标准,但条件是确保患者自付部分完全享受集采降价效果。这相当于医保基金掏出“真金白银”来支持“全额留用”的报销部分,是暂时的。
第二,从“各种激励方式应避免重复”来看,药耗集采及其结余留用在长期是存在不确定性的,这最终也是合理的。所以,医保基金要加快建设补偿机制。
3、低调小声地提出手术费的调价
关于当前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是四部门的职能联动。笔者认为:医疗改革比医保改革势大,医保改革比医疗改革力沉。医保部门可试探为医疗服务价格造指数、为医疗服务机构造系数,但在此覆盖层面之下的实数、基数还得医疗部门自己操刀。
医保目录包括药品、诊疗项目(耗材)、医疗服务设施的“三目录”,后知、后觉、后动的就是诊疗项目。这是医疗与医保之间直接面对、握手言和的战场。医疗与医保两边既在诊疗项目上相向而行,又要坚持各自主张。目前来看,医保是在催促医疗:加快调整、相比较调整。
而这两种调法之间是有矛盾的。快调当然可以,但没有调整空间或可调空间微小怎么解?去哪寻找空间呢?直观看,最适合从集采行为的结余里找,但这份结余先被医保基金和患者拿走了,虽然又暂时性地由医保基金按一定比例补偿回来。
因为非常碎片化,医疗部门能调这里就不能调那里;因为非常不稳定,医疗部门今天调了明天又无补偿。长远看,还得从支付方式的结余里找,这样医保与医疗你好我好。
医保是不懂医疗从过去到将来的信息诀窍的,只懂得战略购买、数据分析、绩效评价等。因为医疗是需要有利益动机才愿意加入到形形色色支付方式改革中去的。
4、医疗价格调整核心在于“腾笼换鸟”
最后,笔者想说:医疗价格的调整核心在于“腾笼换鸟”,当下药耗水分挤压后,要如何真正做到“腾笼换鸟”?
一是正确方向的事情抓紧做,医院薪酬分配和医生阳光收入改革宜抓紧启动,如果条件不足,应逐步过渡,强调阶段目标和总体预期相协调。这需要医疗、医保部门给予理念、环境、政策的支持。
二是效率方向的事情同时做,坚持患者按病种、病程、病情、病例区分,采取临床合理的判断接受门诊或住院治疗。保证服务质量、效益产出,重视医疗成本控制,为长效机制可持续运行造基础。
三是专业方向的事情充分做,坚持为医疗服务的技术劳动价值定价,逐步回到适应社情、行情的正轨。比如兼顾特需医疗、护理服务等发展,并向普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