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2月15日讯 12月14日,北京城寒风刺骨,西城区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大门口早已聚集了三五成群或行色匆匆的医药人。在新年将至的最后时日,为期数天的新一轮医保目录准入谈判开始,正应了“好戏总在后头”这句古话。据参与谈判的企业人士称:“今年医保谈判规则与去年一致,企业两次报价,超过预期价的15%即出局。每轮谈判由5位医保局专家组成,分早中晚三批轮番上场。有了前四轮的谈判,常态化谈判让企业淡定了些许。”
按初审名单,今年共有751个品种通过形式审查,最终有多少参与仍是未知数。但短短三四天,即便过半的品种展开激烈的谈判努力,每天都需要有近百个品种完成谈判,这些来去匆匆的医药人士也在忙着打听本轮谈判有啥风格特点。
2019年底,150个药品的代表在此与国家医保局组织的谈判专家谈判,70个新增谈判成功药品,给出了60.7%的平均降幅,部分企业代表因降价太狠黯然离场。据悉,今年压轴的这场“大戏”首先由中成药企业开局。据报道,“每个企业约谈半小时左右,有公司独家品种以1/3左右的降价率先完成谈判。”事实上,从过往经验来看,企业对降价已有了足够的心理预期,砍价或更厉害,谁能如愿以偿迎新春?谁将梦断在寒冬?期待官方揭秘。
中药独家品种能否抓住“救命稻草”?
据《医药经济报》了解,今年首先是中成药、罕见病用药陆续开启本轮谈判。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相较于前4次谈判,本轮首次参考地方医保目录情况:2019年12月31日前进入5个(含)以上省级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可以主动申报国家医保药品谈判。这对不少依靠在地方医保目录的中成药企业来说,或是最后一年争取进入医保目录的绝佳机会。或许,理解了这种背景就不难看出为何今天多个独家中成药品种分别以30%~40%的降价获得成功入围。
要知道,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中成药制造业的收入和利润今年前三季度的跌幅均超5%,而且中药类上市公司营收及增幅也是七大子行业下降最多的,约为-6.3%。利润更是增速下滑-13.5%,这让很多中药企业承压。
独家品种躺着都能挣钱的时代过去了,更何况各地也开始对中成药开展带量采购。7月下旬,青海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青海省公立药品带量采购议价品种目录和青海省公立医院药品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血栓通注射剂、喜炎平等用量大品种就在其列。浙江、辽宁也试点地方版中成药带量采购。据米内网数据,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产品Top 20累计销售额达602亿元,前20品种销售额均超过20亿元。带量采购实施后,药品价格下降将对生产这些中成药的企业造成不小的冲击。
中成药超3000亿元规模的市场或将随着带量采购正式进入洗牌阶段。如果进入医保体系,或许能再造辉煌。“你能做主吗?如果不能,可以出去打电话沟通。”谈判现场不允许带电话进入,但关键的定价环节,会给企业决策层之间一次沟通的机会,已有两家中成药企业的独家产品通过场内、场外的合计后,率先拿下了进场券。
PD-1悉数登场,竞逐激烈
要说医保谈判的热度,PD-1单抗自然是焦点中的焦点。据了解,这次国谈国内外获批的厂家没有一个掉队,整齐划一地加入到谈判中来。
国家医保局公布的初审名单显示,国内所有获批上市但未进医保的7个PD-1/L1产品均通过了形式审查,如果这些产品均通过了专家评审并企业确认参加谈判的话,竞争可以说相当激烈。尤其霍奇金淋巴瘤这个适应症,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均已获批,预计角逐肯定异常激烈,而且适应症重叠,也会拉低谈判门槛。
据悉,信达的达伯舒在2019年降价63.73%进入医保,成为公司当年主要业绩支柱。2019年达伯舒就实现销售额超10亿元,今年销量预计将超20亿元。这或许就是所有企业加入国谈的动力和期待。
激烈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上,对在研或报批落后的产品也是影响深远。2015年K药成为首个被FDA批准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K药凭此问鼎全球药品销量增速的冠军。国内PD-1药品已有8款20项适应症获批,“OK”药当时都以将近美国一半的价格进入中国,定价全球最低。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或已成功超越K药,新品竞争已然发生变化。2020上半年国内共484项PD-1新药临床试验初次公示,可想其前景将十分艰难,后来者在价格和市场份额方面都面临着满满的生存压力。很多企业产品还没上市,结局已注定。
一位即将参与谈判的企业代表直言:“不参与国谈恐怕今后将越走越窄,但中国市场庞大,先拿到入场券就意味着后面还有机会,公司将拿出最大的诚意来全力以赴。”
不过,随着PD-1药品的陆续上市,因为这类药品在国内缺乏生存期数据,无法获取其在药物经济学上面的增量成本效果比,这是谈判的一大难点。假设今年有多个品种谈判成功,那么,市场推广能力就是下一个考题。
靶向药物谈判降价已无悬念
自从新规提出将准入“大限”设置为医保谈判上一年的最后一个自然日,当年上市的新药将更快地获得医保谈判“门票”。据官方此前透露,时间放宽,创新药数量,尤其是刚上市不久的创新药数量会有所增加,但企业为了保证一定效益难免定价会较高,所以能否接受医保的谈判价格尚是未知数,预计今年的谈判成功率可能会低于往年。
今年,共有9个蛋白激酶抑制剂进入2020年医保形式审查名单,包括巴瑞替尼片、达可替尼片、甲磺酸阿美替尼片、甲磺酸氟马替尼片、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马来酸奈拉替尼片、哌柏西利胶囊、曲美替尼片和泽布替尼胶囊。
这也是医保谈判较为关注的领域。以晚期肝癌明星一线治疗药物仑伐替尼为例,今年也将再次踏上医保谈判之路。仑伐替尼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是16800元/盒,每盒30粒,4mg/粒。按此计算,患者一天的治疗费用超过千元,普通患者根本用不起。
仑伐替尼的出现,结束了肝癌病人长达十年没有新型靶向药可用的历史,尽管此前自持肝癌靶向药需求大,在谈判中不愿让利最终导致失败,想必这次应该会改变策略,拿出足够的诚意来参与第二次谈判。
无论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已放下早期的观望心态。国内企业不大降价,难有立足之地,跨国药企面对巨大的中国市场,肯定不容坐失机会,即便有全球价格体系的顾虑,也保不住会有惊人举动?从前四轮谈判最终结果来看,平均降幅过半既减轻了老百姓的看病负担,同时也很好地扩大了药品销量,提高了药品的可及性。